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32期第1版
 
2008年第132期第2版
 
2008年第132期第3版
 
2008年第132期第4版
 
 

治疗冠心病 方法有多种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如果您被确诊患有冠心病,别着急,在医生的指导下,您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您是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还是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您的年龄是多少?是单支血管发生病变,还是多支血管都有问题?您的身体状况如何?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情况?综合考虑以上这些细节,心血管内科医生会最终帮您拟订最佳的治疗方案。
口服药物
      通常,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冠心病治疗措施。抗凝药(阿司匹林等)、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硝酸甘油等)等药物,冠心病患者可在血管内科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选择,并严格遵医嘱服用。
溶栓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者,如果病情需要,医生会谨慎选择溶栓治疗。
 有统计数字显示,在全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大约仅1/3的人适宜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由于残余狭窄的存在,大约15%~30%的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缺血的复发,0.3%~1%的人则可能发生颅内出血。
冠脉支架
      1978年首例球囊成形术实施,用于处理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狭窄,开创了冠心病血管介入治疗的新纪元。
      与静脉溶栓相比,介入治疗有两个显著的优点:栓塞血管的开通率高,能达到95%以上,而静脉溶栓的血管开通率最高也只有85%;无出血并发症,出血是静脉溶栓的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
      在冠状动脉内按个支架,是老百姓对介入治疗最基本的认识。冠脉内支架是一种可被球囊扩张开、多孔不锈钢(或其他金属如钴合金)、起支撑作用的管状物,它附着在球囊的表面,由输送系统送至血管病变处,然后像伞一样撑开,打通血管。
 以前,临床上用的都是裸金属支架,而现在部分冠心病患者可选择药物涂层支架(支架的表面涂有雷帕霉素、紫杉醇等),使支架术后的再狭窄率降低到5%以内。
      如果您需要接受冠脉介入治疗,那么手术前必须做好如下术前准备: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超声心电图等,常规服用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不能停用;必要时可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旋切旋磨
     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是经管腔切割粥样硬化斑块,吸出碎屑。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是采用一个快速旋转的磨头,装在可弯曲的金属驱动轴的顶端,用以将动脉管腔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研碎,使管壁“光滑”。
      前者主要用于治疗有弥漫性退行性变化的大隐静脉移植血管和含有血栓的冠状动脉。后者则适用于高度钙化、无弹性、不易扩张的偏心性和弥漫性病变。
冠脉搭桥
      对于冠心病病人而言,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所谓冠脉搭桥,简单来说就是医生从患者体内取一段血管,使其跨越冠状动脉的狭窄区域,令缺血部分的心肌恢复血液运输。
      尽管介入治疗易于实施应用,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无须全身麻醉、开胸术及体外循环,患者较少发生中枢神经并发症,恢复快,而且,再次进行介入治疗也比冠脉动脉搭桥更容易。
      但是,介入治疗也有不利的地方,手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比冠脉搭桥高。此外,对于严重粥样硬化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的冠状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往往不佳。冠脉搭桥则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新开通的血管可“工作”多年,甚至10年后,手术搭建的血管桥依然通畅。
      因此,建议病变范围广泛的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搭桥,而年轻小、病变比较局限者介入治疗是最好的选择。
        (摘自《生活与健康》    薛树仁   章   厉  詹   祥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