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31期第1版
 
2008年第131期第2版
 
2008年第131期第3版
 
2008年第131期第4版
 
 

走专科发展之路 创品牌强院之举——改革开放30周年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专科建设发展纪实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王平 通讯员 焦志敏
 1979年5月,乘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原市直第一门诊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建院之初,医院只有几十间简陋的平房,几件简单的医疗设备,和一群充满憧憬的年轻人。时至今日,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该院已成为拥有1000余名职工、4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年出院人数1.5万人次、年门诊人数30余万人次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形成了以心血管专科为龙头的神经、肿瘤、泌尿等优势专科群。医院的几代医务人员,为了鹰城人民的健康,为了他们所倾心的医疗卫生事业,瞄准医学领域的高端技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攻关克难,填补了平顶山市一个又一个医学空白,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全市医学技术之最。其骄人成果,令同仁称道;其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其强大的专科优势,更令四方患者慕名前往。市二院以其快速的发展,成为平顶山市医疗卫生界一匹腾飞的“黑马”和令鹰城人骄傲的医苑奇葩。
 是什么力量使市二院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所有医院职工的一致回答是:“坚持创新,用特色专科带动医院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医院专科发展的基石
——心血管专科
 平顶山市二院建院后,曾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摸索,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几乎是“赤手空拳”的“白衣战士”们,无法摆脱无用武之地的尴尬,病人绝望无助的目光,深深的刺痛了医务工作者的心。不能甘于平庸,不能无所作为!
 石振纲,河南开展导管介入治疗技术第一人,一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住院医师,以其独特的胆魄和对患者强烈的责任心,凭着长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扎实的业务功底,以及掌握专科尖端技术的强烈渴求,他瞄准了心脏导管介入治疗,这项当时刚由国外引进,在国内才刚起步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高新技术,进修、学习、钻研、苦练,他终于成功了!1988年12月,石振纲带领心血管内科几位年轻大夫,成功开展了“心脏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导管介入治疗术。这是市二院技术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它标志着市二院人第一次站在了专科尖端技术的前沿,奠定了平顶山市二院心血管专科发展的基础。
 从这例导管介入治疗手术开始,市二院心血管科有了一个发展的定位和方向,石振纲在导管介入治疗领域的耕耘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于当时没有专用的血管造影机,在简陋的300MA的X光机下,石振纲成功地开展了多例介入治疗。1990年,当石振纲的学术论文在全国心血管专业学术会上交流时,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对他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介入治疗,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提出质疑。是全国心血管专业领军人物、全国知名专家胡大一教授挺身而出,“一个年轻的基层医生,能够率先开展国内尖端的导管介入治疗技术,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并对石振纲大加赞赏,对他开展的手术给予了充分肯定,与石振纲结下了牢固的友情。
 从1988年12月开展第一例心脏导管介入治疗以来,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心脏导管治疗技术已开展了20年。石振纲从没有停止过在这个领域的奉献和探索,经他救治成功的心脏病人达数千例,石振纲也由当年的住院医师成长为主任医师、平顶山市知名专家乃至河南省“小有名气”的医界名人。为了表彰他的突出贡献,他成为了平顶山市卫生系统唯一一位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一系列荣誉。
 确定心血管专科发展方向——医院决策者的明智之举。市二院心血管专科发展到今天,医院历届领导班子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那就是“走专科发展之路,发挥心血管专科的优势,带动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这是历届领导的共识,为市二院的心血管专科发展夯实了基础,给专科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这张一绘到底的发展蓝图,使市二院的心血管专科,有了今天的成就和辉煌。市二院的心血管专科呈现出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前景,给了医院决策者们深刻的启示,它在医院专科群建设中发挥的龙头带动作用,坚定了领导者把医院带上专科发展之路的决心。加强专科建设这根接力棒,届届相传,专科发展这张蓝图,任任添彩。
 1997年,医院正值发展阶段,当时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克服困难,自筹资金购买了1250MA的X光机和彩超等设备,为心血管专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彻底改善导管介入的操作条件,促进心血管专科建设形成规模,2005年,医院淘汰了落后设备,又一次自筹资金,购置了先进的美国GE大型数字血管造影机、ECT、日本东芝彩超、德国产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活动平板机、体外循环机等大型先进设备,为心血管临床科室配备了进口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第一次实现了专科设备的整合和配套。最近,医院又斥资更新了64排螺旋CT和先进的飞利浦1.5T大型核磁共振,从而为导管介入治疗和心血管专科的发展,打造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专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多年来,医院选准骨干,注重培养自己的“本土专家”,培养像石振纲这样安心为鹰城人民服务“留得住、用得上”的“扎根牌”专家。医院采取在职培养、进修等方法,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并通过和北大第一医院实行技术合作等方式,采取对技术骨干压担子、定项目、重奖科研成果等方法,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孙宏彬、栾献亭、张领、张军,4位心内科主任,已经独挑大梁;马志欣担纲心脏外科主任,开了平顶山市多项心外科手术之先河;导管室主任曹昆利,已在鹰城导管介入治疗界享有盛誉。他们像当年的石振纲一样,对导管介入治疗有着不解的情节,对病人有着舍不掉的亲情。随着市二院导管技术的开展和心血管专科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把市二院带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带出了一方新天地。
 实行“大专科”技术优势整合——实现心脏内、外科的同步发展。市二院20年来的心血管专科发展,已经在医院形成了极大优势,在全市形成了巨大的影响。截至目前,市二院的导管介入治疗已累计开展了近6000例;从当时单一的治疗项目,发展到现在能够开展涉及心脏、神经、肿瘤、呼吸、消化等多个专科领域的50多个治疗项目;从当时“一人操刀”的“一枝独秀”,发展到拥有几十位在该技术领域中“游刃有余”的专家队伍。医院去年5月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心脏急症急救绿色通道”,多位心血管专家轮流值班,独立运用导管介入治疗技术,急诊抢救心梗等心脏急症病人。绿色通道开通后,已成功抢救近百例心脏急症病人,成为维系鹰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生命线。
 为了加强心血管专科的建设,强化其专科优势,医院对心血管专科进行了技术整合和人员重组,根据专业人员的技术特长,集中优势资源,将心血管专科组合成了在治疗项目上有所侧重的4个科室,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小儿心脏病科,形成了“专中有精”的二级分科格局。
 近年来,市二院积极探索“内外结合”的方法,坚持以内科为依托,以外科为支柱,促进心脏内、外科同步发展。市二院融合心血管大专科的发展,在做强做大心血管内科的同时,带动和加强了心脏外科建设,使患者能够不出院门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自2000年医院心脏外科创建成立以来,已成功开展冠脉搭桥、先心病矫治、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等多项高难度手术近千台。2007年上半年,医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现任院长、主任医师、留英学者、博士研究生王改非是平顶山市著名的年轻心脏外科专家,在谈及医院心血管专科今后的发展时,王改非院长对记者说:“市二院的心血管专科发展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要大力推动其向高层次集约化发展,要用合力形成动力,将心血管内、外科,导管室及特检科室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和建立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体系,真正把二院的心血管专科做强、做大、做精”。

倾心开展公益活动
在服务社会中固化专科品牌
 经过20年的发展,市二院的心血管专科已深深地走进了鹰城人民的心中。医院和社会、医生和百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医高患者福”,一个强势的医疗专科,如果不能被患者了解,不能有效的服务社会,既是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更是医务人员的悲哀。这些年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使市二院始终坚持大力开展各种公益性的社会活动,宣传医学科普知识,宣传疾病防治有关知识,举办各种大型社会活动,同时开展了各种免费健康普查和优惠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群众更新健康理念,管理自身健康,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走进医院,走进优势专科,走近医生,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走上康复之路。通过这些公益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医院和医生的社会形象,扩大了医院专科的知名度,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和实惠,同时打造和固化了医院特色专科品牌的地位。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市二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和市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市女职工免费乳腺普查活动、单亲女职工妇科免费普查活动;开展中国红十字会“胡大一爱心工程”先心病救助活动,免费筛查先心病儿童,并给予成本限价治疗;为全市实施过心脏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组织专家走进社区、深入农村,开展健康知识大讲堂活动;走进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专业技术讲座和培训、免费接受基层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医院自行开发的患者健康管理系统软件已投入使用,凡是出院患者的医疗信息资料,医院将通过电脑系统长期管理,并设专人进行健康随访、咨询和提示,帮助病人建立和医院、医生的长期联系;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倡导健步行的健体方式,组织了“一二三、齐步走”全市健走活动;借平顶山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园林城市的契机,组织了全市“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万人签名活动和健康生活方式大型版面展览活动等。

专科群起 百花争艳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市二院在心血管专科的带动下,一批专业科室已逐步形成了明显的专科优势和专科群规模,在新任院长王改非的带领下,医院在较短时间内,融合科室专业优势,初步整合形成了一批医院重点专科群。
 2006年经市卫生局确定为“平顶山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的肿瘤科,集外科手术、药疗、放疗、化疗及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治疗手段,达到了国际规定的规范化治疗标准,成为平顶山市患者最为信赖的诊疗机构。
 医院的脑神经专科,集内、外科治疗方法及功能康复为一体,运用进口手术显微镜等先进设备,在各种脑瘤、脑出血、脑外伤及癫痫病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展的脑血管介入治疗项目,填补了我省的医疗空白;“三位一体”治疗方案的实施,挽救了大批患者的生命。
 2006年,医院泌尿科成功开展的活体肾移植手术,显示了该科的技术水平和实力,其“内科诊疗中有外科做支柱、外科诊疗中有内科为基础”的融合式专科发展模式,给医院的专科建设探出了又一条新的道路。
 今年,医院领导班子在“新解放、新崛起、新跨越”大讨论活动中,理清工作思路,提出了建设“优势突出的特色重点专科、快速反应的急救转运体系和全程优质化的健康管理系统”的三级医院工作目标和任务,把医院的工作定位于医疗与服务、社会与患者之间。在这个高起点目标的推动下,平顶山市二院的专科强院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