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文龙
11月17日,伴随着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一位产后大出血的病人被紧急推进省人民医院中心ICU——重症监护室,医院中心ICU主任、麻醉科副主任、留法归国学者秦秉玉和他的团队立即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抢救中。
这是一位从基层医院转诊来到省人民医院的产妇,在当地剖腹产后突发大出血,当即实施二次手术切掉子宫,仍未能将血止住,随后被紧急送到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张菊新亲手为她进行了第三次手术,手术终于成功,但产妇已是生命垂危。
“快点!再快点!”患者生命在一点点流逝。“上呼吸机!气管插管!准备血浆!”秦秉玉主任带领医护人员开始了一场艰苦的生命接力。产妇的生命体征一点点趋于正常,渗血终于止住,脆弱的生命悄无声息地生长起来……第四天,秦秉玉主任查房时,这位产妇已能在护士的帮助下欠身坐起。“谢谢你,秦主任,谢谢你们!”她用微弱的声音和轻轻抬起的双手向围在身边的ICU医护人员表达谢意。
中心ICU住着16个患者,每天,秦秉玉主任要将16个不同的问候带给每个患者,同时要认真翻阅床头的护理记录单,仔细查看监护仪上的每一项生命指征,然后向患者进行温馨的提醒,向管床医生作出详尽的交待,向护士叮嘱最细致的注意事项。病区成立的700多个日日夜夜,他每天如是,几乎没有休息过。别人眼中的劳累与压力,他却当成了人生乐事。
从最细微处为患者着想,真正把对患者的关爱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当中,秦秉玉主任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他叮嘱大家,查房无论查到哪个病人,一定要对他轻声说句话,提醒他睁眼,让他轻微活动一下,以检查病人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无论病人能不能听到,医护人员都应该把细节做好。
老夏、老仲、老宋……秦秉玉主任这样称呼他的患者,经他救治的每个人都把他视为最亲近的朋友。“时间最长的患者已在这里住了3个月零6天,岁数最大的已经96岁高龄……”秦秉玉主任介绍每个患者都像提起自己的老朋友,言语如和煦的冬阳。
每天上午的查房,秦秉玉主任都要从最西边的病房走到最东边,40米的距离,要走两三个小时。每检查完一个患者,秦秉玉主任都要认真把手洗一遍,言传身教,提醒身边的医护人员——警惕交叉感染!
妊高症、DIC、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变化极快,需要随时采取措施,医护人员时时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
为了避免感染,患者家属每天只有10分钟的探视时间。秦秉玉主任说:“医护人员要理解家属的心情,反复给等候在外面的家属沟通,及时通报讲解病情,好让他们放心。”几天前,一位多发脑干梗塞、呼吸衰竭的87岁老人在中心ICU度过了自己的生日。他的儿子激动地说:“没有ICU,就没有我父亲的生命,我代表他谢谢你们!”
近日,省人民医院中心ICU被共青团河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使她两周岁的“生日”独具意义。“这个年轻的团队朝气蓬勃,团结奋进,富有奉献精神。9个来自不同专业的医生,35个专职护士,平均年龄只有27岁。”秦秉玉主任说起自己的团队像说自己的孩子。对于自己的女儿,秦秉玉主任却是充满愧疚。他的爱人与他同是医务工作者,同样忙碌。一天,一家三口终于坐在一起共进晚餐时,不到10岁的女儿像个大人一样说:“难得你们同时回来吃饭。”
说起人生信条,秦秉玉主任不假思索地说:“和我们中心ICU的科训一样——团结尽责,竭我所能,救治每一位危重病患者。这也是我们ICU人追求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