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30期第1版
 
2008年第130期第2版
 
2008年第130期第3版
 
2008年第130期第4版
 
 

保健食品不是药购买之前要三思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想治病,谁知却买来高价保健品。近期,开封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接到许多投诉,其中尤以老年人居多,反映因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
 一些不法保健品商为牟取暴利,针对老年人渴望健康,空闲时间较多,有一定经济实力等特点,打着关爱的幌子,通过各种手段高价推销一些市场上难以见到的“特效“保健品。
 据开封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大多数老年人是通过讲座或者免费体检开始与保健品结缘的。现场有专家的讲授,还有消费者的现身说法。结束后,保健品销售人员会与有购买意向的老年人进行沟通。这时,许多老人在心理上会较容易接受销售人员的“热情推荐”。第一次买了保健品,只能算是保健品商对消费者的“初级开发”,接着还会有“售后服务”。这种服务往往是“强力营销”——你已经用了这种产品,如果不继续使用“后果很严重”,保健品就如幽灵般缠上了老人。
 为此,开封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保健品前一定要三思,以下几种情况须了解:
 第一,一般非法推销商会只留电话,而不留固定的经营办公地址,同时大多会利用清早和下午下班以后进行集中宣传,以躲避执法人员监管,还有的甚至利用一些小的医疗机构场地对老年人进行洗脑促销。
 第二,保健品又叫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不可医治疾病。
 第三,辨别批准文号。每个保健食品内外包装上都应有“蓝帽子”标记。在“蓝帽子”下方应标有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批号,并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是5年。
 第四,必要时进行查证。对保健食品真伪如果有怀疑,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进行查询。切记保留购物发票及保健品包装盒等,万一权益受损可作为投诉依据。     (记者 李季)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