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军 新近结束的河南省医政工作会议传达了一个信息,近年来河南医疗机构发展经验表明,首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强化医院院长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提升医院院长的管理素质。事实上,医院院长作为医院发展的执牛耳者,其所思所想,其管理境界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家医院发展的速度、规模乃至社会影响。 理论的论证和实践的经验都表明,管理者的思想倾向往往决定着企业甚至某个行业发展的命运。在专家看来,中国的企业家在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之外,还要不知疲倦地进行制度创新,这是其不同于西方企业家的使命。技术、商业、制度,这在医院的发展轨迹中,往往反映在专科与技术、服务与营销、管理与人事上,可以这么说,改革30年中,中国医院的管理者面临的使命更为复杂,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一项公共事业,尽管这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企业、市场的借鉴。 每个优秀的医院院长不一定都是“思想家”,但他肯定有自己相对成熟的管理取向,这个管理取向或反映在将“服务”作为发展的引擎,或反映在将“和谐”作为发展的主轴,或反映在将“技术”作为发展的重心,或反映在将“文化”作为发展的灵魂,或反映在将“品牌”作为发展的统帅,等等。每一个取向,在优秀的医院管理者看来,都是医院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唯执此牛耳才能走出自我的快速发展之路;然而结局又是殊途同归,实现医疗机构各个环节的平衡健康发展。 每个优秀的医院院长在自己的管理取向中,对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还要有一个清晰的逻辑,能够规划一个可以预期的蓝图。在医院院长中,不凡这样的理性思考者。比如郑州人民医院,他们以“服务”起家,然而在深化完善服务体系的同时,一直沿着管理、技术的发展逻辑,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而不是停留于过往的值得夸耀之处。比如洛阳正骨医院,从正骨医术的整理、发展,到正骨文化走向世界,他们选择的道路也不是固步自封。这样的发展逻辑,正是深刻认识到了医院发展的命运与人类健康的命运息息相关,而唯有不断满足人类的健康需求才是正道。 大浪淘沙,几十年过后,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善于思考、能够以思想家的勇气开拓事业的医院管理者,往往是时代的英雄,并终将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