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 卢建敏 在就医与行医过程中形成的医患关系现在已成为极为敏感的社会关系。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炒作的焦点,医患双方的痛点,行政司法处理的难点。从现实情况看,医患关系已不单是医学问题。医患关系的不和谐与“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构建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而成了社会问题。 当前的医患矛盾成因复杂,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转变方面的问题。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在医患关系的双方,医方是主导方面。就化解医患关系的矛盾而言主要的工作还在医方。在当前的形势下作为医患关系主要一方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面对具有各种心态的患者群体、媒体及社会舆论,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一如既往的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上下工夫,加强责任意识,严格遵守执行各种医疗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同时要注意查找、分析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技术以外的因素,加以注意与改进,依靠自身不断的努力来赢得患者的信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需要有关方面重视医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属性,提高对医学人文关怀意义的认识,要明白:医学人文关怀是高质量医疗服务和医学模式转换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建立医患互信,还提升医院的形象和竞争力。同时要强化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理念,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提高应对日趋复杂的执医环境的能力,还要追求服务的最佳境界,并建议对人文关怀要有相应的舆论导向和政策保证。培养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和完善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技能。 培养医务人员情感智商,提高处理各种关系的水平,增强与患方及周围相关群体的沟通能力,优化医德教育的内容,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同情感、仁慈心;创造良好氛围与环境,唤起医务人员医德情感;创造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大环境。强调医院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工作考核标准、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应体现医学人文的内涵,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强化医学人文的内容,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始终贯彻“敬畏生命”的思想,为落实医学人文关怀,重塑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实现医学的人文回归提供政策、制度、人才及舆论方面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