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8岁的王大爷是开封市梁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受益者,不久前,在服务站为他进行今年第三次随访时,被检测出血糖高。现在,他隔三差五就到楼下的服务站去测血糖。每次看到不同的测量数据,老人都会很认真地问问大夫自己需要注意什么。王大爷的亲身经历带动了这里一大批老年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对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魅力就显得单薄了许多,除了头疼脑热者到服务站看一下,上班族很少主动关注自己的健康。可是梁苑社区服务站的合同制服务给这些上班族和其他人抛出了一根红丝线,这根红丝线连接了服务站与居民的服务与信息沟通。 “我们利用年轻人来看病的机会为他们建立基本档案,然后推出我们的合同制服务,这样就解决了部分建档难题。同时,我们还上门为居民推荐这项服务,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还是很有效的。”该站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这份健康合同书有统一的编号,有责任制医生姓名、联系电话,有服务内容的详解。之后有一份合同约定,其中第一项就是建立一套家庭健康档案,输入微机管理。另外还有健康提醒、四季保健计划、减免项目费用等内容。据了解,很多居民因为签订了健康合同而与服务中心联系密切起来,医生上门服务也顺畅许多。凭借履行合同而积累的数据被输入档案,每季工作人员按照这些数据出具健康计划书指导居民健康生活,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份合同书让社区健康服务活了起来。 “合同书的续签也是考核医生的依据。续签了证明医生工作到位,居民满意就会继续接受服务;不能续签则证明服务有偏差,居民不满意。这样医生也有了压力。”该站负责人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