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27期第1版
 
2008年第127期第2版
 
2008年第127期第3版
 
2008年第127期第4版
 
 

永远都要坐前排——写在偃师市人民医院新病房楼投用之际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韩耀宗
 坐前排就要选择成功。
 坐前排的人让成功成为自己天生的权利。
 他们拒绝平庸,远离平庸,始终让目标为自己开路,始终用危机感来督促自己,不停地用行动打造自己,用胜利来塑造自己。他们的成功,是选择的成功,是“态度决定高度”的成功。
      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个口号,当成一种人生的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题记

 这是一名“班长”和一个团队的故事。
 这是豫西地区一个县级医院开拓奋进的传奇。
 当2008年11月17日的日历被人们随手翻开的时候,曲松举和他的“偃医团队”已经迈步走过了七个年头——准确地来说,是七个春秋又三个日日夜夜!半个多世纪砥砺发展,七年间跨越奋进、连创新高,“偃医人”把自己的心血、汗水和泪水,洒在了脚下的这片热土上;难忘的奋斗、成功与感动,让一双双蓝图绘就的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全省目前县(市)级医院中单体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善的现代化病房大楼建成投用,奏响了“偃医人”再攀新高的号角。
 从一家普普通通的县市级医院,到业内外惊呼的“偃医现象”、“偃医模式”,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偃师,认识了偃师市人民医院。今年10月,省外某县一院长在慕名参观之后,感慨地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与‘偃医’的距离不是三年五年,而是距离太大了。”
 此言不虚。
 七年间,在历史老人不经意的一瞬间,曲松举和他的“偃医团队”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拓展基业,医院综合门诊发展到54个,住院病区由原来的10个发展到现在的18个,其中妇产科、儿科、心血管内科被命名为“洛阳市重点专科”,骨伤科、疼痛科、胸外科、脑外科、心血管内科被命名为“偃师市特色专科”,职工人数达558人,固定资产达12550万元,先后荣获洛阳市“廉医、诚信、为民”医院、河南省“消费者放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等殊荣,成为豫西地区县级医疗单位中的“龙头医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走进偃师,走进偃师市人民医院,走进曲松举和他的“偃医团队”中间,共同来感受、体会、探询他们的成功之路吧。

关键词:
一个“班长”·一种精神·一幅蓝图

 偃师的历史有多长?7000多年!从先民刀耕火种到黄帝后裔建都,从武王伐纣止息到偃、缑分分合合,从明洪武单独设县到上世纪撤县建市,历史的画卷有多长,人们与自然的抗争、对健康的追求就有多长。
 “尤其要强调的是三个特别!”一位熟知偃师卫生历史的离休老干部对记者说,1952年偃师县人民医院成立,偃师人终于有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综合性治疗机构,这是第一个特别;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偃医”的变化天翻地覆,让人目不暇给,这是第二个特别;三是12层新病房大楼建投,成为偃师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信你去看看,美着哩!”与记者交谈的这位离休老干部神采飞扬,一脸自豪。
 崭新的病房大楼确实名不虚传:占地面积12508平方米,建筑面积33533平方米,主体楼地面11层、地下1层,主体楼投资7000万元,设备、系统投资1500万元,分16个病区,设置床位650张;中心供氧吸引呼叫、直升电梯、高低压供电、中央电视监控、中央空调、自动喷淋消防、纯净水处理、标准化污水处理等8大系统一应俱全,是目前河南省县(市)级医院中单体面积最大、设施配备最完善的现代化病房大楼。
 成就有目共睹,个中甘苦自知。“偃医人”不曾忘记的是,从2006年4月项目开工奠基,到2008年10月全面完工,他们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克服了诸如建设用地拆迁协调、建设过程中材料价格上涨等重重困难,如期、如愿、保质、保量告竣的全程。“从项目动议到胜利完工,2年零6个月,900多个日日夜夜里,全院干部职工参与者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的,不是一个两个!”该院院长曲松举动情地说。
 “新病房大楼的建成投用,不仅是偃师市人民医院的喜事、盛事,也是全市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的喜事、盛事!”偃师市政府的一位主要领导评论说,新病房大楼的建成投用,将进一步确立偃师市人民医院的龙头地位,更好地造福偃师人民,并对塑造偃师快速发展的新形象、提高“全国百强县市”的整体品位、促进经济发展等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高评源于实干,实干铸就辉煌;奋进见证精神,业兴有赖领航。该院一名老职工对记者说:“关键是这里有一个好班子,有一条好思路,有一个好团队,有一种好理念!”院委会的同志们深有感触地说:“关键在于我们有个好班长!”
 一名被同志们称为“好班长”的院长该是什么样子?当记者在偃师市人民医院门诊、病房和医护、患者中穿梭采访,并最终见到曲松举时,这位刚过天命之年的中年汉子,正搀扶着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大娘从CT室检查出来。“不是小护士说,俺咋也不相信搀俺的是院长!”老大娘说。
 “习惯了!”曲松举说,不仅是他,医院所有的人都会这样做,因为大家都形成了习惯——患者是上帝,病人如亲人,对患者负责就是对工作负责,对病人关爱就是对自己关爱,全院上下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记者了解到,自2001年11月14日调任院长以来,曲松举——这位早年毕业于洛阳医专(河科大医学院)的高才生,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医院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刚刚上任的半个月时间里,他从一个科室到另一个科室,从一个病区到另一个病区,与职工谈心,与病人交流,和他们扯着医院的长短。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曲松举在全院职工大会上提出了“奋战5年,效益翻番”的目标。
 目标制定,全力以赴。几年间,“偃医人”用“团结奋进,拼搏奉献,科技兴院,质量强院”的“偃医精神”相互激励,跨越发展。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06年的5年间,这里的床位使用率由60%上升到100.2%,年手术例数由不到2000例增加到3612例,在医院管理年活动先后7次检查中,均名列前茅,“效益翻番”提前两年实现,并被洛阳市卫生局授予“廉医、诚信、为民”医院、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等光荣称号。2007年一年,门诊量达215834人次,住院病人达到23947人次,床位使用率更是高达117%,急诊人次达到28373人次,年手术例数增加到4212例,群众的就医需求对“偃医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一个团队·一种理念·一条标准

 其实,对群众的就医需求,“偃医人”思索得更全、更早,考虑得更多、更好。
 在“奋战5年,效益翻番”之初,“偃医人”就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主线,有58名同志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中层岗位,“双聘双选”、“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绩效考评”、“两个效益”等,在医院大刀阔斧的改革声中,职工们由最初的逐步适应到后来的亲身体会、口服心服、合力无穷,造就了河洛大地独具特色的“偃医团队”。
 特色团队形成,技术人才占先。几年间,通过内培外引,“偃医团队”达到558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9%;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5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在职研究生6人,在职在读研究生11人,洛阳市科技拔尖人才2人,偃师市科技拔尖人才6人。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大网膜移植修补治疗食道自发破裂术、三级胆管切开取石术、食管狭窄置管术、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脑动脉瘤夹闭术、腹腔镜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CT引导下臭氧消溶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等等等等,一大批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团队素质再高,武器落后枉然”,曲松举介绍说,几年间,医院先后购置了西门子螺旋CT、西门子大C臂、CR放射数字成像系统、磁共振、美国CE600MAX光机、美国亚培和杜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免疫发光系统等。目前,医院已拥有10万元以上设备30台(件)、百万元以上大型设备7台(件)。检查、诊断设备的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县(市)级医院前列,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治疗能力。
 曲松举院长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让群众满意;所有的工作,无论院长还是职工,无论医生还是护士,无论一线还是后勤,都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所有的工作,都要用这把尺子去量一量,从而看到差距,看到不足,千方百计去缩小差距,纠正不足。”
 2004年12月,面对飞速发展的医疗形势,医院扩建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病房楼已远远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群众就医需求,建设新病房大楼已是形势所迫,刻不容缓。曲松举一班人多方奔走、协调,寻求支持。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病房大楼项目列入2005年度市重点建设工程,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的建设指挥部,经过协调拆迁、方案论证、公开招标、如期开工等一系列历程,12层的新病房大楼终于建成。
 副院长肖胜洛对记者说,为了新病房大楼建设,曲松举院长个人记下的工作备忘录就有几寸厚。大冬天夜里有感,干脆就穿着裤头下床,爬在桌子旁拿笔记下来,冻得清鼻涕直流也顾不得去擦……

关键词:
一个典范·一种眼光·一条道路

 在偃师市,说起人民医院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
 去年10月的一天,3名由吉林省来河南偃师运输化工原料的罐车工因缺氧昏迷在槽罐中,生命垂危!现场抢救的同时,救护人员向偃师市人民医院紧急求救。一个小时后,昏迷人员被转移到了医院。
 “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昏迷者!”医院立即成立了以院长曲松举为首的抢救小组,采取吸氧、输液等措施,经过12小时的紧张抢救,当晚23时许,3人陆续恢复意识,次日上午基本脱离危险,病情趋于稳定,能够少量进食。康复出院时,3名吉林患者感激不尽,对医护人员连声说:“没有你们……救命恩人……偃师医院就是重新给我们生命的地方。”
 一位在连云港工作的男士,其父亲因前列腺肥大在该院外一科手术治疗,在护理老父期间与外一科医务人员有了短暂接触,医护人员给他留下的印象极深,他说:“入院时有护士热情接待介绍,治疗时有医生认真负责,护理中有护士细致如微,手术后处处体贴周到……这里比那些省市级大医院还好!”一位因患乳腺癌到医院治疗的女病人说,当了一辈子教师,整日和孩子们打交道,还不免和孩子们发发脾气,可这里的医生、护士从未向病人起过高腔,难道说他们就没有烦心的事情?这都是人家医德好,修养好,医院管理好,职工素质高。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医院立即召开院长办公会商讨支援,全体职工短短一天时间就捐款25000多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22978元,工会会员捐款4354元。6月21日,由医疗骨干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又按照上级安排,赶赴四川江油,进行对口支援和技术帮扶。攀长钢四院在信中说:“……是你们用最真挚的感情,最淳朴的爱心,最积极的行动,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感人肺腑的动人乐章!江油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
 点点滴滴事,无尽爱民情。该院院长曲松举说,他们将继续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群众的重托,以新病房大楼落成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医院工作全局,以“建设一流队伍,拓展一流设备,创造一流质量,奉献一流服务,探索一流管理”为前进方向,抓住机遇,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使偃师市人民医院真正成为“社会认可,百姓放心,名副其实,享有盛誉”的品牌医院,为偃师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面对偃师,面对偃师市人民医院,面对曲松举充满自信的话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的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给世人以另一个惊奇,不为别的,只因为这里有一群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人,在中国农村卫生工作中,他们是一群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的人。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