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求突破 在突破中求跨越——改革开放30年看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变化 |
|
■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刘喜成 还是那么亲切的笑脸,还是那份浓浓的关怀,似乎一切都没有变,但一切正在改变——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10年间,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资产总值从不足4000万元增长到2.2亿元,医疗设备总值从不足1000万元发展到1亿多元,年业务收入增长4倍,引进医学学士以上人才180余人,医院13个专科被定为焦作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医务人员开展新业务600多项,获国家专利7项,省、市科研成果奖83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500多篇,专著40部。医院由区级文明单位跃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并被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优质高效百强医院、河南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省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省创新型单位、省明码标价示范单位、焦作市先进五好党组织等200多项荣誉称号……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业内第一,成为焦作市医疗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省市领导在该院调研时称赞该院:医院形象好,在老百姓心目中知名度高、信誉好,工作有独到之处,是卫生战线的排头兵。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却最有说服力。当我们看到这一串串体现一个单位的实力的数字和可喜变化,总爱探寻其蕴涵的原因,就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去追寻它快速发展的轨迹和动力吧! 管理:医院快速发展的依托力 记者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人事科和护理部采访时,发现该院所有中层干部每月工作考核情况一目了然,30多名护士长和科主任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扣分。护理部主任周巧云告诉记者,医院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强化管理,大家心服口服,工作更积极主动。 10年来,该院从处理多名只拿钱不干活的“二院能人”,到对4名长期无故不上班的正式职工予以开除,免去多名科主任,护士长;从“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金饭碗”的提出到实行“科学管理,开门办院”再到“文化束心、制度管人、流程做事”的跨越,从率先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到全面推行院务公开;从率先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到推行深层次的分配改革,从“关门点将”到“公开选将”;从三分在“管”七分在“理”到权力下放,使医院管理日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在2005年~2007年河南省医院管理年活动三年综合评价中,成绩连续名列全省同级医院前茅,居焦作市第一名;在1999~2007年全市卫生系统目标考核中,连续9年蝉联第一名。 “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金饭碗’,是一个医院的发展核心,”采访中,该院院长曹道俊介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找准医院前进的位置,把握发展的方向,是每一个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而严峻的课题。” “没有规距,不成方圆”,10年来,医院制定完善了615项医院工作职责,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严肃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不仅锤炼出一个团结、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而且磨练出一支敢于拼搏、乐于奉献、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 该院院长曹道俊深知,“人”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何把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曹道俊说,只有创新管理模式,推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10年间,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先后进行多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2006年,进一步加大医院改革力度,强力推行新一轮的分配制度改革。曹道俊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建院40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明显特点为:一是打破了档案工资,根据岗位、职务、职称不同,分类拿出不同数额进行再分配,使档案工资发放部分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分配的重点向护士长以上中层干部和副高以上职务人员倾斜,分配系数档次进一步拉开;三是科室主任的权限扩大,有权结合科室实际对效应工资再分配;四是科室负责人责任加大,如科室出现问题或有违规现象,需承担主要责任。 “当了这么多年的院长,有一点我体会很深,就是要学会放权。”曹道俊说,医院管理,三分在“管”,七分在“理”,领导就是服务。权力下放,一方面能让班子成员从繁杂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抽出时间,集中精力搞好医院的宏观管理,考虑医院发展大事;另一方面调动了科室主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责权利的统一。 科室主任权力大了,分配系数高了,但责任也更大了。一次,一病区一位病人找值班医生,结果一时没找到。结果,正好被医院中层干部绩效考核检查组发现,尽管这位医生才脱岗几分钟,但医院仍直接扣罚科室主任绩效工资150元。 科室主任戴上了“紧箍咒”,不能有丝毫懈怠;一般职工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工作热情倍增。据统计,改革推行以来,该院的日门诊人次同比增加了21%,住院总人次同比增加了42%,均为建院以来历史最高水平。 技术:医院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一名77岁高龄患者长了一个巨大颈动脉体瘤,多家医院因手术复杂、风险大而拒绝为其手术。抱着最后一试的心态,患者慕名来到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该科主任赵国强经过周密准备,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术后病人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采访中,记者发现该院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医生拥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是一个医院的立院之本。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之所以能赢得患者的信赖,除了管理到位外,技术更是做到了精益求精。该院院长曹道俊自信地告诉记者:“二院以人无我有的高新技术优势,以人有我优的专科特色品牌,为患者提供了精湛的技术服务。” 在该院领导班子中有这样一个共识:只有敢迈大步子,才能有发展的宽路子。医院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在“高、精、尖、新”上做文章,他们瞄准的是国内先进水平,不迈小步子,不搞“平常货”,走专科特色之路。 该院根据专科发展特点,采取了科室申报、专家讨论、医院研究等方式,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酝酿讨论,制定了专科技术重点发展规划,选送业务骨干到国内知名医院最好的专科进修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年,确保学有所成;进一步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每名院领导联系3个科室,负责协调监督,如完不成目标,将追究领导者的责任。去年,为了强化该院肿瘤治疗全市排头兵地位,全面提高心脏病诊治水平,该院汇集各专业的技术优势,分别成立了多科协作的肿瘤诊治中心和心脏病诊治中心,并加强了医疗路径管理和环节管理,完善了医疗流程,从整体上推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法制化和标准化。 焦作市二医院在专科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各专科也都拿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开展的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脑干肿瘤切除术、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支架置入、半骨盆及髋关节置换、脑梗死超选溶栓术、腹腔镜下结直肠切除、子宫切除、胆总管取石、肾上腺肿瘤切除等技术皆达国内先进水平。 面对取得的成绩,曹道俊多次表示:“医院将坚定不移地巩固专科、重点专科的建设成果,建名院、创名科、育名医,把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作为医院的品牌科室,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诚信:医院快速发展的助推力 有一位病人因胸闷就诊,他告诉医生已在其他医院进行了多次就诊,就是不好,要求医生给他做全面检查。内科医生在仔细询问了病人的病情后,判断病人没什么病理性疾病,给病人开了药——霍香正气丸,病人露出了怀疑的目光。谈及此事,该院党委书记朱俊杰开玩笑地说:“医生没开大处方,有些患者会觉得当医生的水平不高!”但是一段时间过后,该病人专门找到该院领导,称赞该医生医术高,医德更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该院,病人入院,该怎么检查就怎么检查,该怎么治就怎么治,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严格控制大处方、大型检查,200元以上的处方和大型检查项目都要求患者本人同意签字后才能实施。党委书记朱俊杰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病人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不用诚信服务去吸引病人,医院将难以生存。” 诚信服务,是焦作二医院人坚持不懈的追求,并成为该院快速发展的引擎和金字招牌。 2007年5月份,一位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医院开了4瓶药,去药房取药时,工作人员张筠告诉他,药房现有的这种药到7月底就要过期了,4瓶药在失效期以前吃不完,建议他先拿回家2瓶,另外2瓶先欠着,等到新一批药进来后再来取,并为老人写下“欠条”。小小的举动使患者感慨万分:“你要是不说我也就把药拿回家了,你们有高度的责任心,更有高尚的医德!” 药品的价格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该院将药品诚信度作为医院社会形象重要组成部分,从1999年6月开始,该院在焦作市率先进行了集体招标采购药品的改革,2000年底药品集中招标在该市推广以来,该院参加市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的品种、数量、金额始终名列前茅,并严格执行上级药品降价政策和顺价加价的规定,2007年仅药品一项,该院让利患者近600万元。 该院不断推出新举措,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上下工夫。专门出台《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实施办法》。为进一步方便广大群众看病,解决群众找专家难问题,该院从2006年开始专门成立老专家门诊,将近年来医院退休的知名老专家集中组织在一起,全天候为老百姓服务。2007年,又成立了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会诊中心成员由医院知名老专家、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和研究生组成,重点解决群众疾病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久治不愈等方面问题。同时坚持定期深入县乡、社区进行义诊和举办健康讲座,定期举办高新技术交流会,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今年上半年进行义诊12次,组织专家讲座15次,举办学术会6次,受到各界好评。在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省地市级三级医院率先推出单病种定价收费;对新农合病人推出4项优惠措施,3年优惠金额200多万元;利用重大节日推出免费挂号优惠措施,让利患者5万余元。 “医爱患、患送医、鱼水之情永相依”。真情奉献换回真情回报,医院被省纠风办、省卫生厅授予河南省民主评议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被河南报业集团评为河南省百姓最满意的十佳医院。 文化:医院快速发展的提升力 “在这里住院不仅有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还有浓浓的爱心和关怀。我的身体恢复得快,心里也舒服。”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采访时,一患者向记者讲述亲历之事:一外科主任突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腹痛剧烈、疼痛难忍,发热38摄氏度,但这时还有一位胆囊炎患者要做手术,此刻该患者已躺在手术台上实施了麻醉。主任不顾自己,忍着剧痛,肌注杜冷丁止痛后给患者做了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随后他本人也躺在手术台上做阑尾切除术。面对患者的赞扬,该院党委书记朱俊杰告诉记者:“文化建院,点燃烧职工工作的激情。” “文化束心,制度管人”。院长曹道俊深有感触地说,医院可以用制度或规定来管理职工,但制度只能解决基本任务的完成,而无法带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要靠文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文化强院,理念是基础。该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加强自身学习同时,每周轮流向中层干部和职工讲述管理、营销和医院文化知识,强化思想教育,尤其围绕理想信念、执行力建设、细节决定成败、荣辱观、卧薪尝胆、廉洁行医等主题进行多形式反复灌输和教育,根据医院实际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先后提出了“科学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金饭碗’、人才技术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银饭碗’、医疗设备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铜饭碗’”、“部队化纪律、宾馆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患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干就干一流的”、“您的需要是我们的第一需要,您的满意是我们的第一标准”等理念,以及品牌战略、营销战略等新思维,为强化理念教育,先后组织中层干部到西柏坡、华西村以及欧洲进行考察学习,并通过组织院歌比赛,廉正歌曲大合唱比赛等多种形式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敬业奉献精神,增强了凝聚力,推进了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在该院的门诊及病房的走廊里,随处可见的一句句温馨提醒,使人们感受到一种进院如进家的温暖。该院注重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医院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该院先后开展了省级文明单位、百姓放心医院、廉医诚信为民医院创建活动,在职工中开展争创明星科室、争创服务标兵活动,在全院倡导开展了“感动服务”系列活动,通过弘扬“身边人、身边事”,使医务人员不断进行换位思考,激发了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的热情:他们有的为困难患者、无主病人提供金钱和物资捐助,有的为患者垫付医疗费,有的为患者在病房过生日,有的提供微波炉为患者加热食品,有的为小患者送书送玩具,有的免费进行健康讲座……该院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 朱俊杰书记说,医院管理要依靠两只“看不见的手”,一只是医院的运行机制,另一只是医院文化。医院文化能让职工具备相同的价值观,职工之间形成一种心灵上的契约,内心建立起“导航系统”,实现自我管理。 该院把医院文化与医院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思想上渗入,工作中结合,行动上见效”,使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明显增强,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去年,该院为病人办好事、实事100多件,收到患者锦旗、感谢信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患者对医院综合满意度上升了0.5个百分点。 如今,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让患者感动不仅靠贴心细致的服务,更要靠精湛的医术,已成为每一名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和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