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26期第1版
 
2008年第126期第2版
 
2008年第126期第3版
 
2008年第126期第4版
 
 

十四年风雨铸就和谐发展路——改革开放三十年焦作市中心血站十四年发展回顾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刘志勇
 回顾焦作市中心血站十四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路艰辛、一路风雨、一路奋进、一路高歌。全站干部职工发扬“爱岗、敬业、奉献”精神,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坚持以“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身体健康”的宗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焦作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开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新局面,推动了焦作市输血事业的蓬勃发展。
 1994年,焦作市委、市政府将筹建中心血站列为当年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焦作市公民义务献血委员会”。分别从全市各医疗机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0余人,财政借款30万元,租用焦作市中医院业务用房200余平方米,焦作市中心血站迈出了第一步。在此后的工作中,全站职工克服了各项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的困难,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患者需求,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组织协调,常常顶风冒雨,骑自行车将血液及时安全送达;当时的血液检测全部手工加样,检验科4名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要加几百份小样,一天下来,小小的加样枪重若铁棒;最困难的是血源紧张,献血人员少,血液库存量小,为了保证临床用血,该站的工作人员全部进行体检登记,一旦库存紧张,该站的职工就伸出臂膀,成了一个流动血库。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焦作市中心血站的各项工作于1995年3月开始逐步完善,步入正规。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了,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政府领导、属地管理、行业负责、依法办事”的血液管理原则,血站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个统一、四个到位”来开展工作,在焦作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关注下,为进一步扭转血源紧张的局面,焦作市政府成立了“焦作市公民无偿献血委员会”,在全市下发献血计划,并纳入政府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该站工作人员以《献血法》宣传员和执行者的身份深入到工厂、农村进行宣传。在焦作市逐渐形成了“献血无损健康、献血无尚光荣”的宣传氛围。焦作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主要领导带头献血,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医疗卫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献血,为《献血法》全面实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该市无偿献血的进程。
 1999年,在省卫生厅,焦作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为改善血站的采供血环境,由焦作市财政、市卫生局投资320万元兴建中心血站业务综合楼,综合楼占地面积3387.01平方米,建筑面积4836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3719.9平方米,行政用房744.3平方米。2000年3月,一座布局合理、设置较为齐全的现代化业务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一批较为先进的采供血设备使血站加快了规范化建设进程。同年5月,采供血全过程实现了微机网络化管理,成为当时全省为数不多的规范化系统管理的血站之一。
 2001年至2002年,围绕省卫生厅“四个过渡,一个延伸”的指示精神,血站将无偿献血的宣传放在了首位。一是在六县(市)各乡镇、集市主要道路建筑物上做相关宣传标语。二是深入县乡村,散发《献血法》、《献血知识》等宣传手册,普及献血常识。三是派出流动献血车深入县乡,固定时间和地点,风雨无阻,方便农村群众就近献血。四是在各县(市)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播放无偿献血知识相关内容,发布流动献血车停靠地点和时间的信息。
 在搞好无偿献血工作的同时,狠抓内涵建设。2001年,该站采供血档案管理通过“省级科技事业单位标准”验收,并取得合格证书,建立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同时协助临床开展了血浆置换术、血细胞去除术等新业务,在河南省血站规范化建设验收评审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疫中,该站全体职工齐心协力,认真落实非典防治任务,没有出现“血荒”,没有发生血液安全隐患。涌现出了郭庆卫等受到市级表彰的抗击非典先进人物。2004年,该站领导班子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将发展创新,强化内涵建设和科学管理作为重点,明确提出了“科学管理年”的新思路。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抓采供血业务建设,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入手,重点做了以创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为契机,扩大宣传理念的工作;积极开展市级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加强和完善职工学习环境及活动场所的建设;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多项工作。
  2005年是该站的“文化建设年”,大力推行文化建设,把“科学、规范、完善、优质”的服务理念和“为献血者、用血者提供一流服务”作为血站文化的基本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2006年以来,该站的采供血管理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的出台,更是为血站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两年来,焦作市无偿献血总数达75206人次,农村献血比例保持在60%以上。该市临床用血100%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典型模范事迹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有109人获国家无偿献血金、银、铜奖,该市再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光荣称号。在搞好采供血服务的同时,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积极开展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2006年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荣获“河南省红十字会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以来,在焦作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该站先后投资450余万元,购入了设施先进、环境更加宽敞的大型采血车一辆、送血车一辆、TRIMA血细胞分离机一台、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一套、二级生物安全柜3套、血凝仪一台、病毒灭活柜两台、血浆速冻机两台等先进的采供血设备。
  两年来,焦作市中心血站严把血站人员的准入关,打造出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的采供血队伍。该站现有职工82人,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达77%,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合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该站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血液安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以通过认证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不断持续改进,进一步将质量管理体系与日常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目前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已经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该站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发表文章,走科技兴站的道路。出台了《焦作市中心血站关于科研成果及论文发表奖励办法》,加快了在职职工业务水平的提高,活跃了学术气氛,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年来,该站职工共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科技成果两项(市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目前已立项的科研项目两项。外出参加各种会议、培训班140余人次,职工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回顾焦作市中心血站十四年的风雨历程,令人荡气回肠——由建站初期借款30万元到今天总资产3700余万元,由过去的租借200平米的业务用房到今天现代化的综合楼,由过去的手工制作到今天的多项自动化,由过去单纯的采供血发展到今天的集采供血、血液制备、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血站。这一切凝聚了每位领导和职工的艰辛和汗水。岁老根弥壮,骄阳叶更阴。经得起各种风浪磨难考验的焦作市中心血站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