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12期第1版
 
2008年第112期第2版
 
2008年第112期第3版
 
2008年第122期第4版
 
 

峥嵘岁月锦绣卷 乘风破浪正当时——从改革开放30年看洛阳疾预防控制工作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王有勤
 2004年7月31日,洛阳市委、市政府从关心爱护640万人民身体健康的大局出发,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原市防疫站、地病所、职防所、结防所、健教所的基础上整合重组,成立了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这一重大改革,标志着洛阳集疾病预防与控制、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技术与研究、技术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打造一流队伍  争当健康卫士
 解放初期,贫穷的洛阳大地瘟神肆虐,黑热病、丝虫病、伤寒、疟疾等严重危害着群众健康。1953年,刚刚成立的洛阳市卫生防疫站,虽然只有二十多人,设备十分简陋,但他们重任在肩,掀开了洛阳卫生防疫事业新篇章。
 改革开放30年来,洛阳疾控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天花、丝虫、黑热病等传染病已经绝迹,白喉、麻疹、疟疾等得到控制,“五苗”接种率达国家规定标准,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疾病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市已连续16年无脊灰病例发生。食品检测合格率不断提高,青少年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监护,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建国初期的35岁提高到了73岁,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今天的洛阳市疾控中心人才济济。248名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199名,占职工人数的80.24%,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11人,硕士研究生13人。因为有一流的疾控队伍,过硬的专业技术,这里的卫生监督监测水平、环境理化和食品理化检验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
 1991年4月,第9届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市防疫站依法监测饮食摊点,竟然在一家川菜馆发现200克罂粟壳。他们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对全市饭店和饮食调料摊点拉网检查,对95户使用、经销罂粟壳或罂粟籽,掺在牛肉汤里、熬进辣椒油里,以吸引顾客、牟取暴利者,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这次对食品添加罂粟壳的查处和检验,为全国提供了指导性工作经验,受到国家卫生部和人事部的通报表彰。
 2003年,“非典”肆虐,洛阳疾控队伍两个月出动200多人次,处理险情30多次,哪里有险情,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洛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们“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称号,河南省委授予他们“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他们“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称号。
 2003年10月1日,汝阳县发生自来水投毒事件。当时的市卫生防疫站专家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果断地提出了自来水消毒措施,使县城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供水,保证了社会秩序稳定。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洛阳市疾控中心就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一百多名报名者当中优中选优,组成应急分队;备好救灾药品和医疗器械,随时待命。5月17日下午,接到市局紧急命令,中心副主任李克伟带领8名专业技术人员迅速归建河南省防疫队,奔赴地震灾区执行任务。
 在灾区工作的20天里,洛阳卫生防疫队几乎走遍了北川县的每一个村镇,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北川县重灾区桂溪乡、都坝乡、贯岭乡、陈家坝乡、甘溪乡等地出色完成了传染病控制、重大疾病防治、消毒、遗体处理、饮用水监测、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任务,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隶属的河南防疫总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疾控中心党委也被洛阳市委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党组织”。目前,参与对口支援的河南卫生队伍当中,还有该中心的4名同志,在四川江油忘我工作着。

应对快速有力  维护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为洛阳疾控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全市突发公卫事件报告制度日臻完善,100%乡镇卫生院实现网络直报,报告时间由直报前的5天左右缩短到目前的0.65天,名列全省第一;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传染病、职业中毒及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开展日、周、月、半年和年度分析,为及时掌握疫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突发公卫事件,疾控勇当先锋。中心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队,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监测、消毒等工作,并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在洛阳市疾控中心,中层正职干部365天夜间轮流值班,应急处理专业队设置有预防控制、消毒处理、卫生检验、物资保障和行政督导小组,保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近年来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得到有效处置。
 2006年春,河科大新校区突然发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500余例,发病人数之多,为多年来罕见!莘莘学子的安危让省、市领导同志忧心如焚,洛阳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预案。3月28日接到报告,疾空中心专业人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主动搜索病例,采取晨检、全面消毒、中药汤剂预防性服药、健康教育宣传等措施,并同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完成调查172份,现场采集13名病例标本检验,并指导河科大重点消毒了107间教室、12栋宿舍楼2000余间房屋和所有楼道。强有力的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无二代病例发生。4月8日即宣告疫情解除,校园恢复了往日的安宁,省、市领导同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给了疾控工作者高度评价,市卫生局长朱其昌称赞他们:“快速反应,科学处置,为保护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的优秀队伍!”
 让硬件再上台阶。2005年10月28日,占地3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余万元的市疾控中心综合大楼在新区建成投用,大楼由主楼11层,检验楼6层和会议中心组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为疾控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今年开始,市政府将连续3年拨专款930万元,用于更换疾控中心的检验设备,今年第一批拨款380多万元,部分设备正陆续安装到位,疾控中心硬件建设将再上新台阶。
 中心主任张志坤、书记武亚东介绍说,无论是在突发公卫事件处置,还是日常疾控业务,他们都十分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心党委先后被河南省委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党组织”称号,被洛阳市委授予“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汶川抗震救灾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中心工会被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中心团委获得团市委授予的“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在“首届全市卫生系统医疗卫生技术比武活动”中,中心182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活动,所有参赛项目都取得了好成绩,中心荣获“优秀组织奖”。

构筑疾控体系  尽力“和谐洛阳”
 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预防为主”,始终坚持。
 30年来,洛阳疾控人积极致力于构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积极有序地开展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推动和探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开展公共卫生安全危害监测评价与干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而努力工作着。
 他们始终把结核病、艾滋病、人禽流感、肠道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作为防治工作重点,把计划免疫工作当作疾病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综合防控,成效显著。多年来全市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获得“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先进集体”称号。
 中心常年坚持系统的性病、艾滋病监测。进行有偿供血、羁押劳教“两项人群HIV抗体筛查”,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活动,建立健全了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发放和管理体系。今年6月新建成标准化CD4检验室,53所艾滋病筛查试验通过考核验收质量达标。
 通过结核病归口管理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提高了疑似病人发现水平、疫情报告质量和转诊质量;通过编制结核病预防控制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举办县、市、区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基层防治工作质量。
 地方病防治进展顺利,职业病防治成效显著,慢性病防控工作也已全面启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万人乳腺癌筛查在内的慢性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市疾控中心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健康课堂,他们设计的《社区老年人跌落伤害干预研究》项目书通过国家疾控中心专家论证,成为全国七个中标项目之一。
 “30年甘苦风雨路,编织春色在洛阳”,中心主任张志坤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十大行动计划中,有九项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直接相关。他们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将中心建设成为专业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管理精细,工作高效、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疾控中心,实现“全国有位置,河南创一流,洛阳树形象”的奋斗目标,谱写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