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12期第1版
 
2008年第112期第2版
 
2008年第112期第3版
 
2008年第122期第4版
 
 

大改革 大提速 大跨越 大担当——改革开放三十年洛阳卫生工作掠影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马伟  路璐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洛阳卫生人励精图治的30年,是洛阳卫生创新跨越的30年,是洛阳人民体验卫生改革成就最大、享受健康实惠最多的30年!事实证明,洛阳医疗卫生队伍不仅想干事、能干事,而且干成了事,无愧于火热的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重托。
    ——洛阳市卫生局局长朱其昌感言


    历史的长河,在1978年拐了一个弯。
    中国的道路,从此嵌下了改革开放的足迹。
    30年了。30年改革开放,30年沧海桑田,30年共同经历,30年卓越非凡……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在催人奋进的改革号角中,3万名洛阳卫生人以“大担当”实施“大改革”,以“大改革”促进“大提速”,以“大提速”实现“大跨越”:从打不起防疫针到一类疫苗接种全免费;从完全自费医疗到新农合全覆盖;从破旧不堪的乡院村所到花园式诊疗环境的变迁;从辗转求医奔波问药到备受欢迎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从简陋的传统诊疗设备到千万元医疗设备的购入;从简单的阑尾炎手术到全省首例活体肝移植成功……健康卫士,一路走来,步履铿锵;白衣天使,一路走来,光彩照人。
    特别是近几年来,洛阳市卫生局按照“抢抓机遇,迎难而上,重点突破,创新发展,强势推进,实现跨越”的工作思路,组织带领全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奋力开拓,亮点纷呈,捷报频传:
    ——“三横五纵”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省率先。婴儿死亡率由107‰下降到8.64‰,孕产妇死亡率由220/10万下降到35.27/10万,人均期望寿命由上世纪80年代的68岁增加到73岁,百岁老人增至201位,113岁的李四粉入围全国“百岁寿星排行榜”。
    ——医疗卫生规模全省领先。全市医疗机构由451个增加到809个,床位数由8814张猛增到20315张,卫生技术员由13901人增加到23713人,千人病床数和千人医护人员数全省最高。
    ——血液安全管理全国领先。机采成分血100%无偿化,街头志愿献血比例100%,血液质量三级质控体系全国领先,连续五次囊括“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卫生监督全国领先。协办全国卫生监督工作现场会,应邀出席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并作经验介绍,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监督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行风建设持续好转。3年跨越63个位次,被省卫生厅表彰为“全省卫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
    ……  ……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洛阳卫生人励精图治的30年,是洛阳卫生创新跨越的30年,是洛阳人民体验卫生改革成就最大、享受健康实惠最多的30年!事实证明,洛阳的医疗卫生队伍,不仅想干事、能干事,而且干成了事,无愧于火热的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重托!”洛阳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其昌动情地说。
    诚哉斯言。现在,就让我们一道,走进洛阳,走进洛阳卫生人,从昨天的长河中掬起一朵朵浪花,从曾经的细节里共同寻找、共同感受——

关键词:“三横五纵”  筑堤织网

    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哪里?在农村!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只有公共卫生体系稳固,群众健康才有保障;只有公共卫生体系稳固,才能快速反应,防病未然。
    2004年7月,洛阳市市级监督、疾控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监督中心和市疾控中心从此正式挂牌运行。被列入市级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分别达2000多万元和3000多万元的“两个中心”办公大楼,在建设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层层攀升,于次年10月29日建成投用。出席仪式的省卫生厅领导李么丁兴奋地说,这既是洛阳卫生事业发展的喜事、盛事,也是全省公共卫生建设的喜事、盛事,标志着洛阳公共卫生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市级建成了,县、乡怎么办?洛阳市卫生局趁热打铁,于2005年提出要尽快建设成“三横五纵”的公共卫生体系网络,即横向到边,市、县、乡三级联动;纵向到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紧急救援、妇幼保健和血液安全管理五大体系全面覆盖,为640万人民群众的健康筑起了防护网。
    为确保体系建设如期高质量的完成,洛阳市卫生局把“加快公卫体系建设,提高公卫保障能力”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之首,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分片根扎基层,与县区领导及卫生局长共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计,通过政府督导强力推进,截至6月30日,全市公卫体系建设方案全面完成,河南省卫生厅专门下文,称其为“全省率先”,通报表彰。
    成绩面前不仅仅是微笑,更多的还是常人看不到的汗水。经常跟随调研督导的记者不曾忘记,朱其昌局长多次奔赴县区,甚至通过私人关系约书记、找县长,协调编制、经费、人员等方方面面的难题,星光下还驰骋在县乡公路上。市、县卫生局的领导中,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睡过一个晚上的囫囵觉。
    体系建成,效果初现。2006年牡丹花会开幕前夕,河科大突发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疫情,500多报告病例来势凶猛!洛阳市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防控救治双管齐下,仅仅一周时间,疫情宣告解除,保证了牡丹花会的如期举行。“问题奶粉”事件曝光后,面对数以万计的儿童和家长,洛阳医疗机构处惊不乱,仅仅3天时间就筛查婴幼儿21981名,确保了社会稳定。在接收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全市80台救护车辆和700名工作人员分工协作,高效有序,仅仅50分钟就完成了95名伤员卸载转运任务。
    三横五纵,保障有力。调查显示,目前该市已实现疫情网络直报乡级100%,报告时间缩短到0.65天!儿童免疫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连续16年未发现脊灰野毒株病例,30年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遍布全市的10家120指挥中心、27家标准化急救中心(站)形成的医疗急救服务网络,群众遇险遇急120招之即来,急救无忧。街头自愿无偿献血100%,一次献血400毫升达99.7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7.21%,较全国平均比高出22.21%;孕产妇死亡率35.27/10万,较全国平均比低14.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04‰,较全国平均比低41%。
    洛阳市卫生局长朱其昌欣喜地说:“大量的事实证明,‘三横五纵’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为快速反应,科学处置,保护广大群众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洛阳的卫生队伍,是一支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打得赢的队伍!”

关键词:卫生院  新农合  社区卫生中心

    “你家新房建在哪儿?”“卫生院隔壁。”“啊,那可真是个好地方,乡亲们都知道!”两位庄稼汉一问一答,问者羡慕,答者自豪。
    2003年至2006年,洛阳市斥资9485.2万元,把全市的153所乡镇卫生院统统改造了一遍,为乡镇卫生院配送千元以上医疗设备602台。通过继续医学教育,1117名乡镇卫生院“三无”人员取得了中专学历。下派的533名城市医生通过技术帮扶,一大批基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95名同志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卫生院院长岗位……农民群众用“三看”形象地描述了巨变后的乡镇卫生院:从医疗费用看,顺产不到200元、剖宫产不到1000元,看病便宜;从医疗水平看,小病看门诊,一般手术不出卫生院,看病方便;从服务态度看,入院有车接,出院有车送,冬暖夏凉能吃好,看病舒心。
    面对国家出台的新农合政策,洛阳市卫生局紧抓机遇,将其作为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如今,该市参合农民达460.59万人,参合率97.41%,高出省均参合率近6个百分点。为最大限度的惠民利民,该市还建立了特殊慢性病门诊补助制度和保底补偿制度,肿瘤放化疗等四种疾病纳入门诊补助范围,重度烧伤等8种疾病列入保底补偿范围;为方便外出务工农民异地就医,他们还在省外洛阳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建立了定点医院;实行城市定点医院直接补助制度,7个补助服务中心和90个乡镇补助站,使参合农民出院当天即可就近领到补助。截至目前,该市已有120.83万人次的参合农民享受到新农合制度实施带来的实惠,补助报销金额达16449.86万元。群众说:“农民看病也能报销,合作医疗雪中送炭,帮了俺的大忙!”院长们说:“新型合作医疗密切了医患关系,促进了医院发展,医患双赢,实在是好!”
    城市居民的健康保障同样精彩。2007年,洛阳市卫生局按照“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思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发展模式,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招标,短短一年多时间,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了90%以上市区人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日益巩固,初步实现了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全省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在洛阳召开期间,出席会议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任副省长)王菊梅称赞说,洛阳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惠及群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之路。

关键词:卫生行政  卫生执法  行政效能

    在努力实现由“办卫生”到“管卫生”的转变中,洛阳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综合的卫生执法队伍,卫生监督工作严格执行“安静生产日”、“首次不罚”、“处罚从低”等15项制度;处罚案件,认真落实合议、复议、听证、审批等法制程序,3年来,查处的卫生违法案件,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卫生执法服务进企业活动中,执法人员先后在企业、医院、餐饮单位、学校等300多个单位中建立了定点联系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王城路的一位酒店老板发自内心地说:“以前,我们最怕执法部门检查,因为检查就意味着罚款。现在,我们盼着来检查,因为检查是实实在在帮我们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效能,点亮“窗口”。市行政服务中心卫生局窗口为提高审批时效,借鉴医院科学管理模式,推出了“门诊式”、“急诊式”、“会诊式”和“出诊式”四项便民服务举措,并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连续25个季度保持了行政服务“红旗窗口”的荣誉,先后被授予“河南省行政服务示范窗口”、“洛阳市行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6月,洛阳市卫生局还利用公示形式向社会郑重承诺,企业请办事项10日内办结,卫生行政提速增效,请办业主奔走相告。
    打击“非法”就是保护“合法”。在打击非法行医中,洛阳先后取缔非法黑诊所413余家,联合市中级法院对25家黑诊所强制执行,保证了法规的落实。2006年3月,市卫生局专门下发文件,对造成医疗事故的5家单位给予警告、6家单位通报批评,3名主要责任人暂缓职业;2005年至2006年的两年间,对9家管理不善的诊所严肃处理,将其从医疗市场中淘汰出局;以违法医疗广告为线索,进行深层次的监督执法活动等,净化了医疗环境,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关键词:医院管理  专科建设  卫生行风

    “现在的医院,和以前大不一样,持续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重点专科建设活动,不仅让患者得到了实惠,也使医院的两个效益大幅提升。”说到医院发展,洛阳的许多院长都深有感触。
    医院管理工作中,洛阳市卫生局通过实行医院巡查、院务公开、一日清单、单病种限价、抗菌药物应用评价、诚信服务管理制度等,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医院综合评价名列全省前茅。全省医院管理综合考评结果显示:河科大一附院、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汝阳县医院等9家医院得分率在90%以上,占被考评单位的28%;21家医院得分率在80%~90%,占被考评单位的65%;所有参评医院得分率均在75%以上。
    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初,洛阳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市人才办联合决定,强力推进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周期,建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整体优势明显,专科疗效突出,规模效益显著,代表区域领先水平”的临床科室。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市16家单位的26个重点专科,共开设床位2354张,用房面积14万平方米,拥有副高级以上专家200余人;专科建设资金总投入12839万元,万元以上设备331台件;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68项,科研立项10项;专科就诊群众总体满意率达98.3%,专科群众知晓率69.8%,取得了初步成效。
    “抓行业必须抓行风,抓行风必须见行动。”时至今日,当地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还对朱其昌局长的这句话记忆犹新。在行风建设上,洛阳市卫生局认真落实了一把手责任制、行风督导巡视制,发放调查问卷,设立举报电话,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卫生行风“一月一评议”,动态掌握,动态管理;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卫生行风进行视察、督导和评议;开通“局长信箱”、走进市长热线直播室,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首届医疗卫生技术大比武、5万群众票选“十佳医生”、“天使放歌”电视直播……让社会了解了卫生,了解了卫生工作者的风采。媒体公布的行风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洛阳医疗机构的平均满意度高达99.5%。
    “因为使命艰巨,我们不敢懈怠;因为责任重大,我们躬身践行;因为共同经历,我们豪情满怀!”朱其昌说,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洛阳卫生事业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更大的福祉!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