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19期第1版
 
2008年第119期第2版
 
2008年第119期第3版
 
2008年第119期第4版
 
 

互动让患者自信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胡晓军
      看病治病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过程,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常常需要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理予以支持,但疾病面前患者的神经又十分的脆弱,医护人员要小心交流呵护,以免不当言行激化病情。由此可见,治病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交流的好坏影响着催化剂正副作用的变化。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一病区,一个个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心灵互动,让无数个蒙上阴影的生命重新焕发了光彩,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30岁左右的女患者,在该院被查出患有肺癌后,拒绝敞开心扉,积极健康的治疗更成了奢望。但该病区的护士贾佳展开心灵互动,最终让这位患者表示,“我要好好活下去,看着孩子长大”。
  该患者是一位服装店老板,生意红火,乖巧可爱的女儿刚上幼儿园,老公是一名公交司机,一家人其乐融融。正当他们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时,她不幸被查出患了肺癌。入院时,她的父母、老公一直陪在身边,拒绝医护人员接近她,害怕她从医务人员口中得知自己的真实病情,而她则失神地坐在床边发呆。
  贾佳告诉记者,在一次输液时,当她拉起该患者的手为其选血管时,她的手猛地回缩,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只见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相册,自言自语道:“我要让女儿陪着我。”贾佳试探性地问:“我能看一看吗?”她小心翼翼打开,这里记录着她女儿成长的过程。
      “看,这是她第一次伸懒腰,这是她第一次吃西瓜,这是她第一次扎辫子……”当看到她女儿捋着袖子,满脸是面,认真捏面皮儿时,贾佳说,那时她俩相视,会心一笑。“你笑起来真漂亮,你女儿和你长的一样漂亮。”“她呀,才三岁就已经知道臭美了,每次店里新进的衣服她都要先试试。哎,”她叹口气接着说,“已经一个星期没去店里了,孩子没人照顾也送了全托,我连累了一家人,活着就是这个家的累赘呀。”
      贾佳想了想说:“家是什么?家就是累了休息,病了疗伤,受委屈了倾诉的地方。一家人在一起,有了你才完整呀。你被很多人需要着,女儿需要母爱,父母需要孝敬,丈夫需要帮助,你还有自己的事业,你是多么重要的角色呀。现在住院是为了治好病,尽快回到从前的生活。”她认真地点点头,伸出手让贾佳为她输液。
  贾佳说,经过几天接触,她知道这位年轻的母亲非常想见女儿,就建议周末把女儿接到医院陪她一天,但她害怕女儿看到她憔悴的模样。为此,贾佳周末为她化了淡妆,鼓励她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并和护理的姐妹们用彩色气球装饰病房。孩子的到来使她情绪明显好转。
  “贾佳”们的工作辛苦而繁琐,没有节假日。当人们入睡时,她们却穿梭在病房;当人们举家团圆时,她们却默默在工作岗位上忙碌,每天在病房里奔波,重复着铺床、输液、打针、换药、查房……但她们谨记,给予患者最大的鼓励莫过于给他们以希望,作为肿瘤医院的护士要使患者认识到癌症不等于绝症,癌症并不意味着死亡。
      贾佳最后告诉记者,6年中,她对护理工作有了自己的感悟。她认为,护理工作不仅限于临床护理,更应延伸到患者家庭,使其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护理工作不仅要使患者躯体恢复健康,更要使患者自信地回归社会。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