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仅19岁的年轻女子因患罕见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生命危在旦夕。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多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不言放弃,勇担风险,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积极施救—— 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本报记者 王平 通讯员 孙云峰 赵毅 10月21日中午,19岁的李丽办理出院手续后,和她的家人来到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医生办公室,拉着科主任王敏芳的手,感谢医护人员对她的精心救治。 10月9日凌晨,一名19岁年轻女子的生命牵动着平顶山市一院众多医护人员的心。 家住叶县邓李乡杜杨村的李丽,今年19岁。因腹痛伴阴道出血10天急诊入住平顶山市一院妇产科。入院体检:面色苍白,心率102次/分,血压80/40毫米汞柱,血常规化验血红蛋白4.2克,血小板2.5万,尿妊娠试验阴性。妇产科值班医师迅速把病情告知家属,通知病危,立即输血。 殷红的鲜血从患者苍白的肢体上抽出,送往输血科配型。随后报告的配型结果让医护人员和家属吃了一惊,ABO血型A型,Rh血型阳性,交叉配血无对症血源可配!医务人员再次采血将血样送往平顶山市中心血站配型,结果显示:ABO血型A型,Rh血型阳性,直抗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盐水对照阳性、自身对照阳性、抗体筛选阳性。符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无对症血源可配! 高克毅副院长接到医院总值班的报告后,立即通知医教部组织相关人员紧急会诊。出差在外的马金生院长得知情况后指示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医教部、血液科、肾内科、输血科等科室的专家会集ICU病房,高克毅副院长亲临现场,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营救迅速展开。妇产科副主任周竞旭汇报病情,专家组决定立即抽血手工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补液、补充水、电解质、抑酸;应用甲基强的松龙,为输注洗涤红细胞做准备…… 手工复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2.9克,血小板1.2万,网织红细胞18%,直抗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诊断为: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综合症。患者仍在失血,血红蛋白在下降,血小板在下降…… 脆弱的生命不允许再有丝毫的犹豫,经过慎重考虑后专家组决定立即给患者输血。经严格的交叉配血,避开具有患者温型自身红细胞抗体所针对的血型抗原,输血前给予适量抗过敏药,输血速度要慢,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医护人员严格掌握这几条输血原则。 ICU病房内,寂静无声,鲜血一滴、一滴缓慢滴入患者的血管,每一滴鲜血的滴入都揪动着大家的心。缓慢输血10毫升左右后,患者血压平稳,呼吸平稳,脉搏平稳,血氧饱和度正常,心电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显示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渐趋正常。1000毫升血液缓缓输进了病人的体内,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也在缓慢回升…… 相关链接:当机体既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又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进而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时,称之为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综合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报道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综合症的人群发病率为1.25/10万。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综合症患者应尽可能地避免输血(包括成分血)。因温型自身红细胞抗体可以有同种抗体的特性,即可能像破坏自身红细胞一样破坏输入的红细胞,进而加重溶血。只有当患者血红蛋白过低影响生命时,经过慎重地权衡利弊后方可给患者输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