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17期第1版
 
2008年第117期第2版
 
2008年第117期第3版
 
2008年第117期第4版
 
 

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痹证范畴,其临床治疗较高层次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治疗优势病种之一。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论治过程中,笔者认为毒邪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因素之一,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毒邪是一个病因概念,是一类致病因素的总称。毒邪的产生分为外毒和内毒,内毒也可称为伏毒。毒性属于火热之性,其致病性强,并具有致病特异性等特点。解毒的治疗原则是标本兼治,首先要尽可能地应用针对毒邪的药物直接治疗,再则就是扶助正气,提高机体自身解毒能力。
  内毒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缠绵难愈因素
 内毒学说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过程有重要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具有异质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缠绵难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正虚可以是阴阳气血的任何一方面不足,风寒湿热痰瘀毒邪痹阻经络,导致气血不通。其中痰瘀毒邪胶结难分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缠绵难愈的主要病变因素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因素主要与遗传、感染、免疫功能等因素相关,主要病理变化是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将其内在的致病因素作为内毒认识,内毒伏藏体内,伺机发病,而潜藏的时间长短、发病与不发病,与机体的体质状态和外感邪气相关。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具有清热解毒、扶助正气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解毒以辨证为前提  相辅相成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并非一方一药所能治愈,必须坚持系统地综合治疗,适时制定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总的治疗原则是标本兼治,根据病人的发病具体特点,以病因辨证为基础,强调毒邪的致病作用,结合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等方法,使症候的确定贴近疾病本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解毒原则如上所述,一是祛邪解毒,二是扶助正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应用雷公藤多甙片等药物,一组药物是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金银花、连翘、苦参、黄柏、黄连、旱莲草、虎杖、蒲公英等为代表的具有解毒功效药物,另一组是以黄芪、人参、豨莶草、薏苡仁、白芍药、当归、白术、山药、何首乌、淫羊藿等为代表的扶助正气药物,并多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常常选择应用雷公藤多甙片等药物,根据症候特点,并遵循三因制宜治疗原则,有选择地应用上述中药饮片及决定其药物剂量。如以白花蛇舌草为例,在对于风湿热痹,其剂量为20~30克;对于风寒湿痹,其剂量是一般是15克,在总的组方药性为温热之性中,去性取用,发挥其解内毒的作用。     (摘自39健康网)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