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16期第1版
 
2008年第116期第2版
 
2008年第116期第3版
 
2008年第116期第4版
 
2008年第116期第5版
 
2008年第116期第6版
 
 

鱼跃龙门搏巨浪 异军突起领风骚——改革开放30周年看叶县常村乡中心卫生院发展历程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王平
 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乡镇卫生院排列第一,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全县乡镇卫生院排列第一,日门诊量和各类手术开展全县乡镇卫生院排列第一,业务经济总收入全县乡镇卫生院排列第一。这是叶县常村乡中心卫生院3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取得每项第一我的心都会不停地颤动,取得每项第一全院职工都在自豪。面对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我们都做了认真总结与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常村乡中心卫生院经历了风风雨雨,从不为人知的一家乡镇卫生院发展到今天闻名千家万户的先进卫生院,实在是太不容易了!”采访中,该院院长李建民非常激动地告诉记者。
 
破解卫生院快速发展之谜
  为了破解卫生院的快速发展之谜,近日,记者专程来到距离叶县县城30多公里的常村乡中心卫生院进行深入采访。踏入这家医院的大门,综合了门诊楼、病房楼、办公楼、医技科室楼、公寓住宅楼于一体的卫生院办公大楼吸引了记者的眼球;院内停车场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来往病人如潮;门诊楼、病房楼的各个病区挤满了看病的患者;走廊、病房到处都有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您来的不是时候,今天的就诊病人还不算是太多,人多时,这院子里以及门诊大厅都站满了病人!”该院院长李建民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每天咋会有这么多患者看病,他们为何不去其他的地方看医生,您是否有过人的医院管理方法,奥妙在哪里?”记者问。“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奥妙之说,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考虑如何使卫生院得到全面发展,为病人提供技术精湛、设备先进、业务全面的医疗服务,营造人文和谐、服务优质、价格低廉的就诊环境。作为一名医生提高自己的技术诊断水平,为病人把准脉看好病,做到‘一针见血’,让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只有达到这些标准,病人才会源源不断,医院就能得到持续发展。”李建民院长解释说。据了解,随着卫生院整体水平的提高,业务收入在逐年大幅度增长,仅2007年,全院业务收入就已经达到了400万元,创造了历史新高。
 
用历史的镜头聚焦今天的发展
 从数字看变化,用历史的镜头来回放常村乡中心卫生院的发展历程。30年前,常村乡卫生院仅有职工10人,全院只有两栋砖瓦结构的房屋,病房、门诊、科室、药房全部挤在一栋房屋办公,职工则住在建院初期一栋危房内。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如果遇到阴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职工们怨声四起。另外,由于病房紧张,门诊科室少,医疗设备又寥寥无几,日门诊量不到10人次,每天收入不过几百元,职工工资毫无保障,人心涣散,医院的发展陷入极度困境,危机重重,就连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都得不到保障。
 穷则思变,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5年,为了改变卫生院的面貌,促进全乡卫生事业的发展,当时院委会与政府协商,由政府牵头,全乡每人集资0.5元钱,然后由卫生院筹资,乡财政出资,先后筹资十余万元,建成了临街的二层楼房,安置了药库、药房、门诊、科室,初步缓解了病人就医难问题,也为卫生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9年,以李建民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在全院提出了“一年一变样,二年有发展,三年之后实现大跨越发展”的口号,并制订出卫生院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乡镇卫生院,力争第一年站在全县乡镇卫生院的前列,第二年使卫生院初具规模,第三年赶上或超过全市先进卫生院的水平。确定发展目标后,院长李建民调查限制医院发展的病症,很快制定出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逐步完善业务科室功能。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卫生院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底,全院的总收入达到120万元,2003年达到了200多万元,实现了三年迈了三大步。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随着卫生院的逐步发展,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已经不能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为了进一步广大规模,2004年,卫生院又多方筹措资金100多万元,一栋高标准的三层病房大楼开始兴建;2005年,卫生院又筹资80多万元对手术室、产房、生化室等业务科室进行改造;2006年,为了解决职工住房和引进人才用房问题,卫生院多方筹资200多万元在院内建起了一栋四个单元、四层标准化职工住宅楼,真正使职工“安居乐业”,也使卫生院成为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唯一建有“职工家属楼”的乡镇卫医院;2007年,按照“关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卫生院又筹资数万元,先后更换了病床、床头柜以及部分医疗设备,改建、扩建了供应室以及卫生院大门,在院内的空地上砌起了花坛,种植了花草树木,同时对医疗服务区和职工生活区分别铺设了彩砖及硬化处理,提高了卫生院人性化服务标准,美化了患者就诊环境和职工的工作、居住环境;2008年初,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为支援革命老区,把常村乡卫生院定为“协作医院”,援助了CT机,同时卫生院又从临床上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北京等地学习疼痛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引进了“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和国内外先进设备,此项技术的开展和先进设备的引进,不仅给广大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而且填补了平顶山市该项技术开展的一项空白。

走出院门服务群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常村乡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边远贫困山区,全乡辖37个行政村,172个自然村,总人口5.4万人,分别与方城县、鲁山县交界,离该县医院有几十公里距离,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因素的限制,当地老百姓只有选择到自家门口的常村乡中心卫生院就医。为了解决全乡5万多农民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该乡卫生院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专业科室的建设。首先,选派医生分批送到省城和市内的大医院进修,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医院管理,对外出学习的医生,医院照常发放工资,享受补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另外聘请知名专家来院长期坐诊,通过坐诊的形式,在全院开展传、帮、带、教等学习活动,达到全科医生培训的目的。其次,安排专门负责人经常组织医务人员携带医疗器械和药品深入到街道和村庄对50岁以上的群众做好身体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尤其是要走进缺医少药的贫困村庄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活动,力争做到有病早治疗,无病早预防。第三,根据全乡群众的建档率和来院的病人就诊率,医院扎实做好医疗服务,在门诊楼、病房楼等各楼层开辟服务窗口,设立咨询服务台,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跟踪问效。实践证明,该院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创新的工作方法不仅得到了病人的赞扬,同时给医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优质的服务让病人感动
 “大爷,您在这里住院多长时间了,卫生院的服务态度怎么样,医疗费用贵不贵?”听了记者的问话,正在病床上输液的李自来老大爷笑呵呵地回答说:“医生的服务态度非常热情,对病人很负责,卫生院的就诊条件也很好,病房里安装有电视机、空调和暖气,治疗费用也不太贵,这比在家里舒服多了!”老大爷还对记者说:“俺患的是脑神经方面的病,是李建民院长给俺做的手术,技术非常高,整个手术费用也不算贵,才花去了1000多块钱。现在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都很好,技术水平也很高,就诊环境也很舒适,群众看病省时、省钱、省心、省力又放心。另外,住院期间,院长还多次来到病房里看望俺,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这里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更让俺感动,护士就像自己的亲闺女一样,又是帮着提开水、服药,又是帮着翻身、捶背,有些事儿就是家里的亲人也做不到啊。还有,现在国家有了这么好的政策,农民群众看病,吃药打针还能报销,这跟城市人没有什么区别,如今党的政策就是好,事事都在想着俺农民啊!”
 在采访将要结束时,该院院长李建民对记者介绍说,改革开放30年来,卫生院确实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卫生院已开放床位90张,配备有CT机、X光机、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心电工作站、电脑牵引床、乳腺检查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开展科室有:中医内科、西医内科、骨科、普外科、妇产科、疼痛科、肛肠科、儿科、五官科、生化室、化验室、放射室、CT室、防保科、合管办等近30个业务科室。在谈起今后卫生院的发展时,李建民表示:在目前卫生院发展的基础上,着眼长远,开发新的技术项目,为更多的病人营造一个生命的港湾。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