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15期第1版
 
2008年第115期第2版
 
2008年第115期第3版
 
2008年第115期第4版
 
 

亡羊之悲何日不再重演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张晓华
    2006年4月底,广东某医院重症肝炎病人中多人先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经确定是患者新近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后经国家与地方调查组的调查发现,“亮菌甲素注射液”含有该药中不应该含有的二甘醇,药品的原料使用的丙二醇是假的。一个标着“国药准字”大印的药品,居然是假药。一时间,夺命“齐二药”千夫所指,国家药监局要求停售“齐二药”生产的所有药品。一家正规大药厂生产的所有药品被查封,这是前所未有的。
    两三个月后,“齐二药”余波未平,青海、广西、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省、自治区陆续出现部分患者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又称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卫生部连夜发出紧急通知,叫停“欣弗”。经调查,导致这起不良事件的原因,是制药公司“违反规定生产”。
    前车之鉴当为后事之师,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然而,在“药品安全”的羊一而再的走失之后,药品监管这扇门,依然未被补牢。时隔两年之后,悲剧再而三的重演。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又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三条鲜活的生命因之戛然而止。药品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屡次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不仅为药监部门敲响了警钟,更为我国目前的药品市场敲响了警钟。药品生产是人命关天的行业,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来不得半点机巧。“齐二药”的原料购自持伪造药品注册证的小贩,“欣弗”在生产中图方便不按规定灭菌,一时的贪便造成了血的教训。
    目前,刺五加事件的原因尚在调查中,还没有做出定论。有专家推测不良反应致死原因由杂质引起的居多。我国对于食品药品的检测,往往只检测有效成分,对于杂质的管控并不严格。专家认政府监管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制药企业自身把关,才能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然而,“制药企业自身把关”毕竟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就像号召大家要“讲文明,讲道德”,缺乏一个有力的约束机制。要想真正的补住这个缺口,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法制的力量来填补这一片空白。
    奶粉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专家修订乳品相关标准。我们期待着,与药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早日得到完善,以法律的条框,将药品安全的羊群,紧紧圈在药品监管的圈栏之内。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