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13期第1版
 
2008年第113期第2版
 
2008年第113期第3版
 
2008年第113期第4版
 
 

新医改透露的“新”动向——专家解读医改意见亮点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上接第一版)
  [专家解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征求意见稿》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并且也已经着手在做了。这点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因为医疗费用高,往往是一个人生病全家都被拖垮,如果有比较好的医疗保障体系,“看病贵”就能有所缓解。这项制度是在看病就医方面给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说,新农合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三者为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奠定了基础。实现“全覆盖”关键还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更加有效地发挥功能。
  均等化:
城乡居民均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医改意见] 《征求意见稿》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新闻背景] 一段时间来,我国卫生工作中的“重医轻防”、“重城轻乡”等弊端明显,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功能弱化,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有三分之一甚至瘫痪。2003年的“非典”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严重缺陷。
  [专家解读] 葛延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意味着我国居民将不受年龄、地域、职业等限制,均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实现“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前提,坚持预防为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卫生投入绩效的最重要手段。
  公益性:
为公立医院改革标定航向
  [医改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同时明确,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
  [新闻背景]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体,但面临着经费不足、自谋生路的压力。据了解,目前政府每年投入约占公立医院经费的15%,其余部分都得靠赢利自筹。
  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出现一些“趋利”行为,“公益性”弱化。一些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大处方、大检查等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医院的趋利动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专家解读] 葛延风: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原则是《征求意见稿》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医院只想着赚钱、盈利,群众“看病贵”问题就难以解决。
  他同时指出,由于公立医院的改革比较复杂,《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一个稳妥的做法,那就是近期先开展试点,然后通过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到符合国情的方案。
  林洪生: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支持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如果公立医院不用费心去自筹经费,医务人员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治疗病人、提高业务,也就会更多的考虑到患者的利益,医患关系也将得到缓解。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减轻群众药费负担
  [医改意见]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新闻背景] 成本只有几十元钱的药品,经过定价、销售等环节后,到患者手里可以高达几百元。近年来,药价虚高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尽管多次降价,但老百姓感觉并不明显。据了解,2007年,在医药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中,全国分3批降低了726个品种药品价格,降价金额达100亿元。
  [专家解读] 林洪生:生产环节的混乱无序和使用环节的不规范是导致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这将规范药品的生产,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同时还将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有利于挤掉药价中的水分。
  同时,还要逐步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切断医生、医院与药品销售商之间的利益链条,以降低老百姓的药费负担。        (新华社)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