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军 当前,新农合在河南省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村区域和农民群众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的认知度及在新农合中的受益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众所周知,从2003年至今的5年时间里,新农合以其贴近民生的设计、不断完善的魄力,在保障农民群众看病特别是看大病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但也正是因为新农合这一工程巨大,头绪复杂,牵涉广泛,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事先盘算、事中立规,其运行中规范与否、服务如何、质量如何,便成为自始至终的主轴之一。 早从新农合实施之初,河南省从上到下的政府部门就把新农合的监督管理视为工作重心之一,从制度建设到吸引社会群众广泛监督,新农合的运行从总体上有口皆碑,实现了设计之初的宗旨。几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全面铺建新农合的监督网络,提升新农合监管人员素质和水平,才能有效促进新农合的良性循环。 对于涉新农合机构和相关医务人员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医疗机构,工作的重心应该始终放在人民群众身上;二是新农合的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新农合继续发展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获益更大,影响力更大。这就是说,在新农合如何实现良性循环这一关键问题面前,相关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头悬利剑”,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态度、高涨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新农合、新农村卫生的建设中去,这是农村卫生发展之福,也是我们一线医务人员的荣幸。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新农合的深化与发展,借助这一巨大工程实施的契机,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完善深化制度建设,已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主流声音,这是新农合实现良性循环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