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残缺 缔造完美——来自漯河市二院显微手外科的报道 |
|
本报记者 戴俊 通讯员 郑盛方 胡永生 “谢谢,谢谢……你们辛苦了!让你们饿着肚子抢救病人,我们心里真的过意不去,胡主任这点钱你拿着和医生们一起去吃点便饭吧。”9月26日,患者家属吴女士在得知胡洪良还没吃饭时,立即拿出1000元,非要请胡洪良和医生们吃饭,但被胡洪良婉言拒绝了。 事情是这样的,这天,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显微外科主任胡洪良做完8个多小时的急诊多个手指断离再植手术,刚走进家门就接到科室电话:“某医院转入科室一位车祸病人,失血性休克、下肢主要动脉断离,需急诊手术。”胡洪良放下电话,立即赶往医院,投入紧张的抢救治疗中。8个小时后,病人休克纠正,大血管接通,患肢得以保全,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9月28日,漯河市二院显微外科病房,随着 “哇”的一声啼哭,患者小玲全麻苏醒了,守护在病床边的胡洪良主任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原来,年仅1岁的小玲患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经多家医院诊断后,小玲的家长犯了难,因为小玲的多指畸形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需要技术难度极高的手术才能完美治愈,因此多家医院都不敢承接这一手术。经多方打听,小玲的父母慕名找到该院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胡洪良为其治疗。胡洪良根据小玲的具体情况,与科室医务人员认真讨论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在全麻下经过3个多小时的手术(设计、血管神经游离保护、多指切除、截骨矫正、内固定、关节囊修复、缝合等复杂过程),使小玲重新获得了一双完美的手。小玲的父亲紧紧握着胡洪良的手无限感激地说:“胡主任谢谢您,您不仅给了孩子一双健康的手,您还给了孩子美好的将来。” 修补残缺,缔造完美是漯河市二院显微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共同的心愿。该科现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各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4人;拥有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日本产多普勒肢体血流探测仪等专科设备,主要开展断指(肢)再植,拇(手)指再造,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及四肢皮肤缺损的显微修复和烧伤后遗症疤痕的治疗,对四肢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足的诊断治疗也有独到之处。胡洪良主任是河南省显微外科学会委员、省青年岗位能手,漯河市骨科学会委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漯河市显微手外科专业学术带头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漯河市二院显微外科作为河南省医学临床特色专科、漯河市医学重点专科,近年来,始终把创新作为解除各类疑难杂症的关键,为提高整体诊断及治疗水平,胡洪良主任率先垂范,先后师从国内著名手外科专家周礼荣、裴国献、丁自海,学习显微外科技术;并选派多名青年医师到国内知名显微外科学习,鼓励支持他们大胆开展科学研究并进行技术革新;胡洪良开展的“急诊双侧第2足趾移植再造重建毁损手功能”、青年主治医师沈卫军开展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佘恒主治医师开展的“游离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均达到省内甚至国内较高水平,应用后获得患者及同行一致好评,在漯河及周边地区形成较大影响,许多外地患者纷纷慕名前来求治;该科先后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等专业报刊发表医学论文26篇,参与编写了《现代外科技能学》、《新编临床诊断学》两部专著;先后主持完成了3项市科技攻关项目,并分获市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和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该科在技术上不断开拓进取的同时并不保守自闭,经省、市两级医学会批准两次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均由胡洪良主任担纲主讲,并经常邀请省市同行来院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发现不足,改进提高。 今年3月,河北籍患者付先生慕名来到漯河市二院显微外科求治,经检查患者右手畸形,需多次手术,花费需上万元,可是病人东拼西凑才找到4000元。面对这一情况,胡洪良主任立即组织科室医务人员认真研究、讨论、分析病情,大胆创新,突破常规,制定出新的手术方案,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所有手术一次完成,同时还为患者减免了部分手术费用。手术历时近10小时,非常成功。为确保病人平安度过血管危象期,科室专门成立了特护小组,经过精心治疗,付先生很快康复出院,3个月后右手可以正常工作,感激涕零的付先生在电话中哽咽着对胡洪良主任说:“是漯河市二院显微外科给予我第二次生命,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们……” 多年来,漯河市二院显微外科凭借精湛的医术、真诚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该科先后有多人次被评为“漯河市劳动模范”、“漯河市十佳医生”、“漯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等。面对荣誉,医务人员不骄不躁,他们说:“在我们心中,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真诚地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承诺与追求,患者的信赖、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是对我们最高的褒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