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
|
新一届领导班子规划骨科医院的未来
——从改革开放30周年看郑州市骨科医院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李伟强 通讯员 王伟鸣
“通过我们亲体验,骨科医院如天堂。领导医生真是棒,亲临灾区救死伤。不顾家庭怎么样,第一先是到病房。护士志愿者更忙,衣食住行安排好,超过我们的想象。伤员治愈有保障,定能早日返家乡。恩深似海感谢党,子孙后代永不忘。”
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心连心”病房接受治疗的17床患者杨素英的老伴、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王恩益,与同病房老乡牟秀明写了一首对医院的感恩诗。
这是郑州市骨科医院几十年来传承大医精诚,力弘骨医博爱的缩影。
设置有卫生间、有线电视、宽带、中央空调的病房,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手术室、供应室,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86%的职工构成,脊柱外科、小儿骨科、骨关节病治疗中心等郑州市重点专科,30年来,郑州市骨科医院改变的不仅是外在的面貌,还有内在的气质,以及文化的传承。
从1965年7月1日正式定名时床位仅有180张,到如今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医疗用房4万多平方米、开放床位600张,改革开放30年来,郑州市骨科医院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国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高潮迭起的专科专病
申禄俊,一位深受病痛折磨十几年的老年骨性关节病患者,四处求医、多处治疗,历经中药、西药,多种理疗等,钱没少花,药没少服,但依然倍受病魔折磨,病情越来越严重。入院时他已不能走路,上下楼梯,疼痛难忍,腿变形成了一个“O”字形,形同废人。
而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病治疗中心,经过宋树春、邹士平主任精心施行下肢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半个月后申禄俊拆线出院。出院时申禄俊像换了一个人,变形的罗圈腿校正后变直了,人由矮变高了。
手外科的一名男性患者在一次事故中,永久失去了自己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丧失了手部大部分的功能,在报纸上看到骨科医院手外科手指再造的消息后,便到该医院求治。手外科主任姬亚飞、医生王智茹和李大为精心诊疗,为这名患者实施了“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术”。移植术后,患者的再造指血运正常、指腹红润,基本恢复了手指的功能,创造了又一个医学奇迹。
这一切得益于该院长期坚持的专病专治专科发展方向。据介绍,该院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以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作为专科发展的保证,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建成了小儿骨科、脊柱科、运动医学、关节病科等一批重点专科,并被郑州市定为重点专科,专科建设的发展使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提升了医院在省内、国内的知名度:
——脊柱科开展“高精尖”手术。脊柱科近年来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理论与技术,注重科研创新,采用“一期后路椎体截骨”矫正技术,成功为一名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矫正畸形,此项技术填补了我省空白。
——骨肿瘤技术领先。骨肿瘤骨病科是我省创建最早的以治疗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骨坏死为主的专业性科室,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项目,如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及重建技术;骨盆肿瘤半骨盆切除技术、半骨盆置换;脊柱肿瘤椎体置换术;骶骨肿瘤切除术;股骨远端恶性肿瘤旋转成型术;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固定融合术等。
——小儿骨科独树一帜。小儿骨科是全国成立较早的小儿骨科,也是我省唯一的小儿骨专科,近年来开展的许多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并在全国、省内有较强影响力,取得省市科技成果奖4项,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手术治疗3000多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人,通过一系列技术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从病例数和技术水平上均在省内居领先水平。在治疗小儿脊柱侧凸方面,通过开展“开胸经前路松解术”、“胸腹联合前路松解术”等,使这项最困难、最棘手的小儿脊柱侧凸治疗效果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在全省首例对一位不足3岁的脊柱侧凸患儿成功实施了“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矫正术”,取得良好效果。
——关节置换居全省首位。关节病科开展手术近800例,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最大年龄94岁;开展全髋关节翻修21例,开展严重膝关节外翻畸形膝关节置换,属国内尖端手术,关节置换技术在省内已处于领先水平,其数量、难度及效果占全省人工膝关节置换的首位。其中,关节病科开展的“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重建”填补了省内空白,突破了技术禁区。开展《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四肢 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科研项目,获2005年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医院设有脊柱外科、上肢骨科、下肢骨科、骨肿瘤科、手外科、颈肩腰腿痛科、小儿骨科、骨关节病治疗中心、创伤ICU病区、运动创伤和关节镜科、微创骨科、内科、风湿科、康疗中心、急诊科等。郑州市骨科研究所、郑州市运动医学研究所、郑州市小儿麻痹矫形中心、郑州陇海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郑州市医学会(骨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脊柱、疼痛、运动医学)专家会诊组均设在该院。
传承创新的人才技术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郑州市骨科医院,通过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保证了专科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郑州市骨科医院实施“人才工程”战略,建立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机制,为专科培养了人才梯队。医院先后引进博士2名,代培博士1名,硕士10名,在职培养博士1名,硕士12名。
在现有在职职工634人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86%,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59人,中级职称183人,博士1人,硕士10人,在职博士研究生1人,在职硕士研究生19人。人才战略的实施,为医院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已在我省骨科界崭露头角。目前,医院在国家、省、市学会担任委员以上职务的达30人以上,连鸿凯院长担任省学会主要领导。10人以上获“郑州市科技拔尖人才”和市卫生局“跨世纪人才”称号。
郑州市骨科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质量第一的战略,提倡科技创新,以科技进步促专科发展。近5年来,医院狠抓医疗质量、专科建设,努力培养科技型人才,专科专病治疗率达到90%以上;开展临床“四新项目”30余项、市级科研立项34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4项、省科技进步奖3项,多项骨科新技术达到了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水平,为塑造中原区域性骨科名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郑州市骨科医院成立了省内第一家创伤外科中心,使多发伤患者能在同一医院、同一科室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骨折合并复合伤等创伤在骨科医院都能得到救治,而无需再行转院,有效地提高了创伤抢救成功率。60岁的高级工程师谢某,因车祸致左胫腓骨及股骨踝间粉碎性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在外院抢救时,大夫说肢体难保,谢某抱着一线希望急诊转入骨科医院。ICU病区杨彪主任紧急制订救治方案,在纠正休克的同时,积极处理骨折,在镜下行股动脉吻合术,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手术获得了成功,谢某缺血的肢体再次红润起来,保住了肢体,避免了截肢。
在拓展骨科新技术、新业务的同时,医院更注重传统骨科技术的继承与发展。两岁患儿胡波在玩耍时不幸摔伤手臂,造成前臂骨折,小胡波的父母抱着他去了两家医院,医生都建议手术复位,考虑孩子太小,家长带着小胡波匆匆赶到骨科医院。急诊科耿大夫采用传统的手法,当天将患儿骨折部位复位,既免去患儿开刀之苦,又为家属省去了一笔手术费用,患者父母感激之余,对骨科医院的传统手法啧啧称奇!
同时,医院坚持走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道路,加大投入,借助现代化诊疗技术,提高医疗质量,近年来先后购买了核磁共振(MRI)、CT机、椎间盘镜、CR(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关节镜、C型臂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仪、痛疼治疗仪、骨伤治疗仪、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万元以上的诊疗设备百余台。
大音希声的大医博爱
“我这一辈子,都在寻找能缩短疗程、减轻痛苦、病情不反复的治疗方法。我在书里写的,是我毕生行医总结选出的有效疗法。你们要用它多挽救生命,帮助病人恢复功能。”
郭春园先生是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之一,著名骨科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全国名老中医,也是郑州市骨科医院的创始人之一,曾任郑州市骨科医院业务院长。
郭老从医60余载,献出了祖传秘方,将家传的正骨“撬接法”运用临床并不断创新,对关节内及近关节骨折历来大多采用手术治疗,郭老改用手法复位、闭合贯穿方法,具有组织损伤小、骨痂生长快、功能恢复好之优点,除此之外,他还运用中药和手法按摩治疗骨科外伤、后遗症及骨科杂症。其高超的医术使无数患者受益。同时,他还带出了一批高徒,写出了两本专著,参与创建了3所医院,并参与了国家级骨伤科医学的编著和编审工作,对我国骨伤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郭老从医60余载,造福无数患者,他的医术令人称奇,然而更让人称颂的是他的医德。早年为了带徒和为了使患者达到最佳正骨位置,他常常徒手在X光线下为患者正骨,由于长期接触X线的辐射,双手被X线灼伤,斑点累累,后因在患指处查出了鳞状上皮癌,郭老不得已接受了左手食指的截除手术。
2001年,年近八旬的郭老身体已大不如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郭老恐怕自己来日不多,便深情地对在场的医务人员说:“我这一辈子,都在寻找能缩短疗程、减轻痛苦、病情不反复的治疗方法。我在书里写的,是我毕生行医总结选出的有效疗法。你们要用它多挽救生命,帮助病人恢复功能。”经重症监护病房1个多月连续抢救,郭老奇迹般地脱离险境。病情刚稳定,他就开始为慕名前来找他的患者看病,“不问其贵贱贫富,长勤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一心赴救”,可谓大医者,其医术令人赞叹,医德令人敬佩。
而当郭老把难以估价、具有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祖传秘方、验方的专利权无偿地捐献给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时,他说,我一生在党的关怀支持下,创办了两所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和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没有党,就没有我事业的发展,我要知恩图报。我把验方捐了出来,就是为了不让家族后辈与医院争知识产权,凡是我的子女、学生,都有使用这些方药为患者治病的权利。这也是我今生今世惦记着的最后一件大事。
目前,郭老先生的郭氏正骨法也广泛应用于临床,2008年9月,为了更好地传承郭氏正骨科法,骨科医院成立了“郭氏正骨专科病区”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郭氏正骨)使骨折复位,通过传统的小夹板,石膏、牵引等无创固定和现代医学的闭合穿针(钉)、外固定支架等内外固定微创技术,结合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使许多复杂的骨折避免了开放复位所带来的弊端,较好地解决了骨折复位固定与功能锻炼的关系,达到了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并进的目的,开辟了闭式治疗骨与关节损伤的新领域,走出了一条內治和外治结合、中医和西医相结合、无创或微创治疗骨病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特色。
在拓展骨科新技术、新业务方面,医院更注重传统骨科技术的继承与发展。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但在这里,会将病人的痛苦和费用降到最低,这是因为,开放式手术治疗骨折,其创伤大、切口长、并发症多,易留后遗症,而且,术后用药较多,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但正骨法不需要开刀,采取手法复位(无创)或是微创治疗骨折,其正骨后,不需要用药,并发症和后遗症少,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合理缩减治疗周期,让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同时,近几年医院在着力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问题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门、急诊人均费用、人均住院费用逐年下降,被群众评为“2006百姓最满意的收费合理十佳医院”,被市政府授予“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