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 刘欣 医圣祠座落在河南省南阳市东关。沿着医圣街东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医圣祠大门西侧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大门外矗立着双阙,阙上雕刻的朱雀栩栩如生。阙周围环绕着雕刻精致的汉白玉栏杆。阙后为巍峨壮观的大门,屋顶的金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门额镌刻着郭沫若同志题的“医圣祠”三个大字,笔势苍劲,彷佛饱蘸着对医圣的崇敬的情感。 穿过大门,进入繁花似锦,松柏掩映的林苑,中央是新建的碑亭,青石奠基,琉璃饰顶,白玉环绕,肃穆庄严。亭内并排竖立着谭震林副委员长和前卫生部长李德全的题词。当我读着“医家圣祖集众方,历代贤哲法源广;亿万患者登寿域,古训今得举世扬。”的题词时,深深感到老一辈革命家对祖国医学的关怀和期望。 碑亭东侧,是新建的长廊,展出了《张仲景组画》和《历代名医画像》。漫步长廊,看着一幅幅用汉画像形式刻绘的组画,犹如一千七百年前的历史画卷又展现在眼前。在那乌云乱翻的东汉末年,多少人企踵权豪,唯名利是图,而仲景却视名利富贵如粪土,立志学医,为人民解除疾苦;松明灯下,辉映着他"勤求古训",孜孜不倦的身影;桐柏山路,洒下了他的汗水;荆襄、京洛之地,留下仲景“博采众方”的足迹;那卷卷医书的字里行间,凝聚着仲景的心血……多么感人的画幅啊,把这位医圣的高大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历代名医画像》记述了从远古伏羲、神农、黄帝……一直到清末共一百一十三位历代名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医学源远流长,承先启后,名流辈出,若银河星汉,灿灿照人,激励后人,步前辈的足迹,继往开来,为发展祖国医学而努力奋斗。 进入原来的祠院,旧貌换新颜。仲景墓和后面的享殿、配殿修茸一新。院内花木繁茂,争艳斗奇。当我们看到一些游人亲手栽培的凌霄花,经过冬春的风霜,凌空而上,开出金灿灿的花朵时,心中甚是快慰。享殿内装饰一新,仲景像身着布衣,手持竹简,慧眼深沉,目视远方。殿内陈列着各种《伤寒杂病论》善本及原本木刻书籍。原陕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米伯让赠送的师传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为研究仲景学说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配殿陈列着各种名贵中草药标本,琳琅满目。 为医者,能亲身到医圣词拜谒,实为毕生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