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97期第1版
 
2008年第97期第2版
 
2008年第97期第3版
 
2008年第97期第4版
 
 

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呃逆。
  治疗方法:取穴:膻中、内关、足三里。操作:患者仰卧,裸露针刺部位,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手法。同侧内关、足三里用G805治疗仪连接,连续波中等频率,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同时膻中温和灸,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典型病例:王某,男,66岁,1998年9月18日就诊。患者因脑出血住院,其间出现呃逆,至今已半月有余,虽经中西药物治疗,疗效不佳,且不能饮食,胃管鼻饲。查体:老年男性,体瘦,面色少华,精神不振,被动体位,呃声声低,气不接续,胃管留置,舌淡脉细无力。用上法治疗,1次而呃逆减轻;3次呃逆仅短暂发作,拔去胃管,能进少量饮食;4次而呃逆停止。3周后,患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而出院。
      讨论:呃逆,古称“哕”,俗称“打嗝”,西医称“膈肌痉挛”。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病症。其病因虽繁,但病机关键总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治当和胃降逆,调畅气机,宽胸利膈。膻中为八会穴之气穴,居胸膺中,主一身之气机,尤以宽胸利膈调畅气机见长;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具有统治一切脾胃疾患的特殊作用;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而主治胃心胸之疾,起宽胸利膈的作用。三穴配伍共奏和胃降逆止呃之功。     (摘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黄志华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