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97期第1版
 
2008年第97期第2版
 
2008年第97期第3版
 
2008年第97期第4版
 
 

冠脉完全闭塞也可做介入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闭塞3个月以上,造影时发现前向血流TIMI零级的病变。如今,随着心脏介入医学的发展,逆向导丝技术使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使CTO已不再是介入治疗的禁区。
放弃治疗的CTO患者有了希望
  随着心脏介入医师经验的积累和介入器械的改进,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病例越来越多,其中逾80%的患者进行了支架植入手术。该类手术创伤小、成功率高,手术风险及并发症较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显著降低。
  这项手术目前还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中,许多以前认为是禁忌的复杂或高危疑难病变,由于介入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器械的不断改进目前已不成为禁忌,如左主干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等。但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仍然是横亘在心脏介入医师面前的一座大山,其手术难度大,成功率较低。
  2006年,日本医生在国际上首先采用高超的逆向导丝技术,使CTO的介入手术成功率有所提高,使过去因不愿接受搭桥手术而放弃治疗的CTO患者有了新希望。
侧支循环良好是必要条件
  逆向导丝技术是近两年来引进我国的一项新技术。一般情况下,介入手术是通过正向导丝技术而实现的,即导丝从病变血管的开口进入由近端通过病变到达远端。逆向导丝技术是指当正向导丝技术失败难以通过闭塞处时,利用一种特殊的导丝由另一条血管进入(这条血管必须和闭塞血管形成良好的侧支循环,而且侧支血管足够大),经这两条血管所形成的交通血管,由闭塞血管的远端逆行通过闭塞病变到达病变血管近端,再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对CTO病变进行处理。
 逆向导丝介入技术是冠脉闭塞病变开通的一种新技术,不仅对操作医师的技术要求很高,其必须是能熟练掌握各种正向导丝介入治疗技术的心内科医生,而且对医生的放射损害较多。因此目前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和医生还很有限。
 (摘自《健康报》   吴宏超    缪绯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