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96期第1版
 
2008年第96期第2版
 
2008年第96期第3版
 
2008年第96期第4版
 
 

医学成语赏析之——明目张胆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邢思邵  王凤歧
    明目张胆  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目张胆”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新唐书·韦思谦传》。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有个监察御史叫韦思谦,他为官清正,不畏权势,敢于揭发贪官污吏的种种不法行为。
    有一次,他发现中书令褚遂良用贱价强买别人的土地,便上书告发,褚遂良因此被贬为同州刺史。但没过多外,褚遂良又被朝庭重用,而韦思谦却被贬为甘肃清水县令。
    韦思谦十分气愤。当时有人去信安慰他,劝他不必介意,韦思谦激愤地说:“大丈夫当敢言地,更须明目张胆以报天子,焉能碌碌保妻子耶?”意思是说,大丈夫应当敢于讲话,需要的是敢做敢当地去干一番事业,以报效国家,怎么可以庸庸碌碌地只为保全自己的妻室子女呢?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便引申出“明目张胆”这个成语,愿意是指不畏强暴,敢做敢为,本来是一个褒义词;后来则用来比喻毫无顾忌、公开地、胆大妄为地做坏事,成了一个贬义词。
    但从传统医学上讲,“明目”与“张胆”确实有些关系。
    中医认为,胆的生理功能是贮藏胆汁,疏泄于肠胃以助脾胃的腐熟水谷与运化,所以,当胆有病时,其疏泄失职,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胆是“六腑”之一,与五脏中肝的关系最为密切,称之为“肝胆相表里”。肝在五脏中又开窍于目,所以肝胆有病时常反映到人的眼目上,如肝血不足,眼目昏花,雀盲;肝胆有火,则目赤眵多等。
    就“胆”而言,它的主要病症有“胆虚痰扰”及“胆经郁热”。
    “胆虚痰扰”的病人,可见有头晕目眩,口苦呕恶,烦躁不寐,惊悸不宁,胸闷,舌苔黄腻,脉弦滑等症。
    “胆经郁热”的病人,可有头两侧痛,目眦肿痛,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胸满胁痛,易怒,夜寐不安,易多梦,舌苔红黄腻,脉弦滑等症。
    由此可见,凡胆有病,无论虚、实,均有头晕目眩,目眦肿痛等眼目上的病症;当然,在治疗目疾的时候,也离不了清肝胆的药物。如人们常饮的菊花茶,再加入少许冰糖或砂糖就是较为理想的清肝胆、祛暑热、健脾胃的营养饮料。
    成语中的“明目张胆”,其实从中医学上讲,应该是“胆张”而“目明”。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