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95期第1版
 
2008年第95期第2版
 
2008年第95期第3版
 
2008年第95期第4版
 
 

学步车可能导致“晚学步”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事与愿违的学步车
    最近,家住洛阳市涧西区的黄女士带着3岁的儿子来到医院,向专家咨询宝宝为何走不稳路。经检查,黄女士的儿子患有“O”行腿和扁平足。
    黄女士告诉记者,儿子6个多月大的时候,已能稳稳地独坐很久。为了让他早点学走路,黄女士为儿子买了一辆漂亮的黄色学步车。
    但让黄女士感到不解的是,整天呆在学步车里的儿子,学会走路反而比别人家的孩子晚,一岁两个月了才能让大人牵着手蹒跚迈步,两三岁了走路还不稳,而且双腿渐渐呈“O”型。
    医生经过诊断认为,黄女士的孩子出现扁平足和“O”型腿,以及出现学步比同龄孩子慢的情况,很可能是过早使用学步车造成的,目前类似情况在各医院儿科并不鲜见。
“坐车”过早、过多影响宝宝发育
    “婴儿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不仅不能促进婴儿发育,还可能发生运动发育迟缓于骨骼畸形。”洛阳市妇儿中心的主治医师陈新渠对记者说。
    学步车将婴儿固定在其内,使婴儿失去了大运动锻炼的机会。大运动锻炼包括爬、站立、弯腰、行走等,还加强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协调性。如果婴儿处在学爬期,过多使用学步车,孩子就得不到爬行锻炼;处在学站、学走的阶段,他就不能独站,学会走路也会迟些。
缺乏“摸爬滚打”弊端多
    陈新渠说,宝宝1岁前学习爬行,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宝宝整天待在学步车中,就会错过1岁钱的爬行学习期,不利于其骨骼、肌肉的发育和对外界触感的敏捷性。
    一般来说,为了安全起见,学步车的坐垫较高,婴儿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所以前行时,基本用脚尖用力,这就容易使足关节变形,脚后跟外翻,导致扁平足。另外,由于婴儿骨骼中含钙少,胶质较多,骨骼较软,因此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容易出现“X”或“O”型腿。
    同时,坐在学步车中的婴儿每秒可移动1米,孩子的头部所占位置大,又暴露在车身架的外面,缺乏安全保护,一旦从楼梯上翻或因地面不平而倾倒,头部很容易受伤。
    陈新渠总结说,让宝宝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弊大于利,9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使用学步车,每次时间也不宜过长。当宝宝能离开依靠物独自迈上几步时,就不宜再让孩子用学步车了,以免影响身体发育。关于这一点,作为产科大夫和儿科大夫,尤其要向家长们交代清楚。     (刘永胜  李万江)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