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95期第1版
 
2008年第95期第2版
 
2008年第95期第3版
 
2008年第95期第4版
 
 

医学影像走进新时代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河南省肿瘤医院  阎根尚
    医学影像当今已全面进入数字阶段,以前先进的获取人体组织信息优势,其含数字X线、DSA、C臂、CT等成像技术,将大幅度减少医患辐射线,不但获取清晰的临床影像诊断资料,而且向无创检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一、储量宏大的数字X线摄影
    传统X线摄影,以胶片为介质,集影像的采集、显示、存储、传递等,因而其功能改进不能单独实施。而数字影像技术,将这些程序分解成不同的独立单元,可对每一个功能进行优化,使X线摄影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CR在我国约十年的使用过程,优势主要是成像板『IP』及阅读器的更新,以改善影像质量减少辐射剂量。进入了21世纪DR通过平板探测器直接成像,动态范围宽敏捷度强,而构筑了新的平台。数字X线摄影还能灵活地摄取长肢体信息,并具有丰富的后处理功能,增强影像的读视效果。提供更佳的信息资料。
    二、进一步纵探的CT成像
    把计算机功能引入CT成像技术,开辟了X线成像的新纪元,其优势是断层和密度分辨率的提高。现今CT的发展围绕着提高扫描速度,影像质量和后效果处理,降低辐射线剂量进行。特别是多层螺旋CT问世,扫描速度图像质量,达到了有临床价值的多向扫描,并发展到256层320层等。扫描单脏器已不必使用螺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和图像质量。而双源CT的问世,由于其高达83MS的时间分辨率,把CT带入了功能CT时期。多层螺旋CT的高Z轴空间分辨,可使脏器获得三维立体图像。例如脏器表面影像表示,空腔脏器仿内窥镜等,从根本上改变了CT只能显示横断的尴尬局面。目前CT受检者接受X线辐射剂量受到广泛关注,故低辐射属CT的发展方向,目前的CT机设有自动测量控制系统,依据患者的个体差来调控剂量。
    三、奔向分子水准的MR成像
    MRI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后,已成为影像的生力军,MRI的进展主要为电子学,剃度射频场等,与此密切相关的脉冲序列,和实施成像技术的发展。拓宽了检查的深度,除常规的二纬三维成像,并兼MR血管灌注,波谱分析实施成像,是在人体功能活动的同时进行成像,优势能提供人体组织活动时的结构变化,即MRI透视,血管造影,心脏成像,介入成像,弥散成像,反应组织分子水平的运动现况,根据不同组织或病变内分子弥散运动的差产生图像,测量组织的弥散系数,对鉴别肿瘤及附近组织水肿,血管状态,炎症,评价血管运动等具有优势。
    四、穿越时空的存储与传输功能
    医学影像的大幅度跨越,特别是多层CT,MRI等信息呈几何式增长,这些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诞生,解决了传统影像的“瓶颈”问题,故影像医学的全面数字化,PACS的应用,使放射影像流程产生了新革命,电子影像“软拷贝”,将代替传统的“硬拷贝”,医生在显示器上读电子影像,将逐步更换传统的观片灯读阅形式。诊断报告由手写向计算机录取过度,采集信息资料的互动结合,会诊后的报告经PACS引发的影像流程,将继续深化我们的思维和理念,21世纪的新医学影像,将给患者带来更佳的福音!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