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浇开和谐之花——开封市卫生系统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侧记 |
|
■本报记者 李季 8月22日的开封城被瓢泼大雨所笼罩,但是在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患者头顶都有一把色彩鲜艳的雨伞,撑伞的是身着粉色护士服的姑娘们,来来往往,这些艳丽的雨伞构成了一幅和谐医院关系的感人画面。 “抓大不放小,细节显精神。”开封市卫生局医政科李开明这样评价该市卫生系统开展的“三有一满意”活动。 真诚服务换取真诚微笑 在开封市妇幼保健院,随便问一位患者:“你在这家医院看病放心吗?”患者都会满意地说:“放心,这样的透明度真得让我们患者放心。”随后患者会如数家珍地告诉你他的经治医师是谁,诊疗过程如何,检查是否合理等等。其实患者的满意还得益于这里推行的“三个五”活动。“‘五个明白、五个知道、五个放心’是打破医患信息不对等的有效手段,这样患者可以明白地与医生交流和配合治疗。”该院院长郝建民如是说。说来简单,可让众多的患者都达到这“三个五”可以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工程”。该院业务院长牛玉玲告诉记者,为了让患者明白医疗收费标准,知道诊疗程序,对检查、用药、收费等放心,医护人员可谓是磨破了嘴皮子。哪项内容让患者产生了疑问并没有解释清楚造成投诉,当事人就会受到批评。牛玉玲说:“我们的医护人员没有喊累喊麻烦,因为这样的透明度患者很满意。用真诚的服务换取患者真诚的微笑,我们累些也值得。” 投诉电话彰显纳谏气度 通许县人民医院的患者在入院的时候都拿到一个手机号码,这是这家医院的投诉电话,24小时不关机,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随时可以拨通,并且件件都能落实。这部手机的主人就是通许县人民医院的院长奈孝凯。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医患联系,虚心征求意见,通许县人民医院还要求护士长每月必须对50名以上的病人进行电话回访。医院各个环节是否衔接,患者对医护人员是否满意,还有那些硬件需要改善,还有那些软件需要提升,一个个回访电话就是一条条意见通道。通许县人民医院就是这样让患者在挑剔中享受和谐的医疗服务。 走出医院去构建大和谐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走出医院去构建大和谐”更是体现了医疗单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心和大气。该院党委副书记卢兴烈告诉记者:“医院全面开展优质服务中,全院职工恪守医院精神,无私忘我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走出医院,为保障开封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应有贡献。” 记者曾多次跟随这家医院在开封的县乡开展“走出医院、走进社区、走进乡村”大型义演、义诊活动。每到一处,热情的农民都会把他们团团围住。对城市群众,他们把普及健康教育视为己任,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针对城市妇女健康状况下降的趋势,该院举办了健康大讲堂妇女优惠体检月活动,让城市妇女对自身健康有了新的认识。此外,该院响应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已进入第四年,今年该院再次派出5名医务人员对民权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支援。 让爱心充盈到整个过程 不久前,开封市民宋思迁和老伴一起抱着小孙子宋爱国专程来到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谢该院医务人员对小孙子的救治和关爱。小爱国在被确诊患有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症,需要手术治疗时,宋思迁家庭拮据,无力承担治疗费用。该院领导决定:小爱国的治疗费用减半。神经外科全科及相关科室大夫精心设计了手术方案,成功地对小爱国实施了修补术。小爱国住院期间,护士长陈月华和护士王屹等为小爱国买来了衣服、帽子、围巾、奶粉等物品。这只是河大一附院医务人员在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中呵护患者的一个具体事例。 长期以来,河大一附院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在河大一附院就诊的患者可以从点点滴滴体会到,这里的医护人员将爱心充盈到整个就诊过程。 行走在开封市各医疗单位之间,让患者如沐春风的事例不胜枚举。目前,开封市医疗单位落实便民惠民40条,提高了服务效率,规范了执业行为,保障了医疗安全。同时开封市卫生局要求各医疗单位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使患者满意率达到90%以上,社会群众满意率要达到9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