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93期第1版
 
2008年第93期第2版
 
2008年第93期第3版
 
2008年第93期第4版
 
 

不屈权贵的古代名医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古代的医学大家,因有着高尚的情操,淡泊宁静,深谙养生之道,故大都能安享天年。“药王”孙思邈活了101岁,“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铸成针灸铜人的王惟一、“儿科之圣”钱乙等也都享年80岁以上,在“七十古来稀”的时代,这绝对算是高寿了。但凡事总有例外,也有医术高超、济世救人的名医,因不愿屈身事权贵,惹祸上身,未能善终,留下千古遗憾。
    提起为权贵所迫害的名医,可能大家都会立即想到华佗。不管是在《三国志》还是在《后汉书》中,华佗都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他的医术,已臻出神入化之境。他能仅凭闻声或观色而能查人之病,药到病除,还能预测病人十几年后的病况,通晓其生死。据《三国志》载,有一个军吏患肠痈,华佗给他两包药,一包当时服,一包十八年后再次发病时服。军吏后来将另一包药送了人,十八年后果发病而死。华佗高明的医术,传到了当权者曹操的耳中。曹操一直为偏头痛所苦,于是就召华佗去给他治病。华佗给他针刺膈俞穴,手到病除。专横的曹操就想把华佗留在他身边,闲云野鹤般的华佗自不愿被拘在朝中伺候人,就请假回家乡,假托妻子有病,一去不复返。这借口如何瞒得过奸猾的曹操?很快,华佗因藐视权贵被打入了死牢。面对谋士的规劝,曹操居然怒道:“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可怜一代神医,就此命丧奸雄之手,终年约50岁。临死前,华佗把凝结着自己毕生心血的医书交给狱卒,可恨那懦弱的狱卒无胆接受,导致了华佗的医术几乎都未能传世。这对后世医学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别的不说,单是麻沸散,如果能一直被沿用,会让多少患者受益啊。
    至于“医学之祖”扁鹊,人们所熟知的,是他起死回生的本事,还有他一望而知别人病在肌肤还是腠理的“火眼金睛”。的确,扁鹊也是名副其实的神医,且有悲天悯人之怀,周游列国去给各地的老百姓治病。在扁鹊周游到秦国时,秦武王召请扁鹊来为自己治病。原来秦武王脸上长了一个肿瘤,不偏不倚正长在耳前目下,太医们束手无策。扁鹊表示这肿瘤用砭石能很容易除掉,以李醯为首的太医急忙劝阻,怕万一手术失败,秦武王失聪失明。扁鹊坚决的态度使秦武王决定接受手术,手术顺利成功。秦武王想让扁鹊留在自己身边,扁鹊坚辞了。心胸狭窄的太医李醯技不如人,由妒生恨,派刺客暗下毒手,杀害了扁鹊。此时扁鹊已经97岁高龄了,尚能游走各地,熟练用砭石进行手术,可见他的身体状况依然很好。如果不是被人妒贤死于非命,或许他会是最长寿的名医。
    跟华佗与扁鹊比起来,陶弘景在医学上的的知名度略逊一畴,他著述的《本草经集注》,对中药学贡献很大。若对道学研究者提起陶弘景,那就是“如雷贯耳”了。陶弘景是南朝人,疏眉长额,英俊多才,善琴棋书文,尤酷爱道术。传说他幼年得到了葛洪的《神仙传》一书,昼夜钻研学习,立志养身术。他秉持道家的避世观,隐居山林,从事丹鼎,炼制丹药。梁武帝知道陶弘景有经纬之才,就写信请他出山辅佐朝政。修道之人最不喜入世从政,聪明的陶弘景画了一张画,画中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其意不言自明。为帝者都有自大的毛病,梁武帝本来敬陶弘景是个人才,想着皇帝御笔亲请,任凭你有天大的架子也该出山吧?不料陶弘景不吃这一套,回信中连字都没有写一个,明显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嘛!梁武帝失了颜面,不由恼羞成怒,再顾不上人才不人才,怒而将陶弘景“尸解”。这是民间流传的说法,真实性不一定靠得住,但他不迎合当权者,不慕富贵是不争的事实。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临终时曾告诫子孙:“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注意,这里良相排在良医之前。以上提到的医家,却“宁为良医,不为良相”,不屈权贵,一腔热血倾在歧黄之术、悬壶济世上,其铮铮风骨,值得后人称道。
                      (张晓华)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