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抗震救灾医疗队副总队长 张重刚 杂谷脑河湍急不息,奔流向东,是一条美丽的河。 杂谷脑河西起四川理县米亚罗镇,属岷江的支流。自西向东途径理县、汶川,在汶川流入岷江,奔流至都江堰。杂谷脑河流经的地方,都是5·12大地震的重灾区,尤其是从理县的米亚罗镇至汶川这90公里,震后被公认为“死亡地带”。 5月中旬,我们河南医疗队驰援灾区,冒着山体滑坡,滚石纷飞的危险,冲破了一关又一关,过了一险又一险,终于来到理县杂谷脑镇,帐篷搭建在杂谷脑河畔的荒地上,营地在杂谷脑河一个弯曲之处,犹如躺在她的怀抱之中。 杂谷脑河边生活着藏族、羌族同胞,我们医疗队顺着河水流淌的地方,来到了上孟、下孟乡藏族同胞的帐蓬,来到了木卡、通化、桃坪乡羌族同胞的山寨,走村入户,为同胞医治身心的伤痛。在上孟,我们医治了一位85岁的老红军,他左下肢红肿糜烂,战友们为他清洗创面,为他洗脚清除腐肉,剪去茧子,并打扫室内卫生,消毒防感染。在羌族山寨,我们发现了一位89岁尿血的患者,老人是从地震废墟中被救出来的,肾脏受到损伤。战友们驱车30多公里把老人送到县医院救治。后来,老红军的下肢糜烂基本痊愈,儿子、儿媳拉着医生护士的手千恩万谢,久久不愿散开,泪流满面。有的同胞拿出仅有的面粉为队员包包子,有的非要请队员们到家里做客。临别前,乡亲们列队欢送,为每位队员献上哈达,端上青稞酒。 我们又来到千年羌寨,为羌族同胞服务。上午为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看病,离开时,还不到11点。老人家堵着门说什么也不让走,一定要我们吃碗面条才让离开。在桃坪乡卫生院有位姓杨的女医生,双手拉着我,久久不肯松开,激动地说:“你们医疗队来得太及时了,我们太需要你们这些专家了……”说着说着热泪盈眶,说不下去了。我们在山寨的羊肠小路上徒步前行,走了一寨又一寨,一村又一村。有的专家带病坚持战斗在一线,有的队员内心承受着父母病危的焦灼,专心为同胞们治病、疗伤。 杂谷脑河,地震把我们送到你的身边,同胞之情使我们自愿来到你的身边,这大概就是一种缘分吧!晚上躺在你的身边,听到你奔流不息的涛声,思绪万千,心潮难平。你孕育了理县、汶川的美好山川,你哺育了巴蜀勤劳智慧的同胞,可大地震破坏了这里的山川,伤害了我的同胞,你在哭泣,我也悲伤。你用不屈不挠、不折不回的精神为山川抚平伤口,换上新妆。我和战友们用真挚的爱心,不畏艰险的情怀为同胞医治创伤,重建家园。 杂谷脑河,我和战友们一进灾区,就认识了你;到达目的地,营地就驻扎在你的身边;救治病人,巡回医疗又在你左右。一个月的救灾工作可说是与你如影随形,相依相伴,和你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纯朴的友谊。杂谷脑河,你的品格已完全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和战友们的品质也应该溶进了你的血液里,我们和你相映成辉。 杂谷脑河,你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多难兴邦的见证;你是我的战友心系灾区,情注同胞,不畏艰险,奉献爱心的见证。 杂谷脑河,我相信,我的队员,我的战友,你是不会忘记的,是会永远铭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