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92期第1版
 
2008年第92期第2版
 
2008年第92期第3版
 
2008年第92期第4版
 
 

管住“大处方”有招吗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佚名
  必须从“根儿”上下手,真正把群众过重的医疗负担降下来。
  上个月,上小学的女儿得了感冒,一连几天高烧不退。带孩子到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就诊,医生认真检查了孩子的肺部和嗓子,并做了血液化验。20分钟后化验结果出来,医生说:“这孩子得的是病毒性感冒,没大碍。如果高烧超过38.5摄氏度,可服用退烧药降温。退烧药家里有的话就不用再开了,按说明服用就行。”晚上回到家,给她服了退烧药,睡了一夜安稳觉,第二天高烧真的退了,两天后孩子就痊愈重返校园了。这次看病,挂号、化验全部费用只花了20多元。
  这些年,不少医院都是靠“以药养医”,“卖药”是医院营利的主渠道。医生看病不开药,还真是头一回遇到。原来,这家医院看病实现了电脑联网,医生下诊断、开处方都要输入电脑;患者得的什么病,医生开了哪些药,院领导在电脑上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一段时间下来,某位医生经常开“大处方”,或者特别偏好给患者用某一种药,这些“异动”就会在电脑上显示出来,成为管理层的重点监管目标。
  生活中看病就医,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本来疾患不重,可以用普通药物治疗,医院却非得用高级昂贵药物;可以B超检查,却非要核磁共振、CT检查。滥开药、滥检查的“过度诊疗”,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浪费医疗资源,还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数据显示,医疗机构滥开药、滥检查等,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高达20%至30%。同时,“过度诊疗”还可能使疾病治疗变得复杂,引起不良药物反应,影响患者健康。这种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逐利”行为,群众意见很大。
  管住滥开药、滥检查,“电子眼”只是一种手段,医院的经营方针是否对头,才是关键。有些医院为了创收,实行医生个人收入与患者的诊治费用挂钩,甚至给医生规定每个月的“营业”指标。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医生不得不违背医德,给病人开大处方、增加检查项目和次数。这样的医院就算有“电子眼”,也肯定不会用它来查“大处方”。
  要缓解遏制医疗资源浪费,必须从“根儿”上下手。通过医疗体制改革,改进医院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真正把群众过重的医疗负担降下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贵”,让广大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不靠“卖药”,那医院靠啥赚钱呢?其实办法并不少。比如,不少医院几年前就开设了周末门诊,周六、周日照常营业。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就医,也为医院增加了医疗收入。有的医院改善服务,在医院的每个楼层都增设了挂号、交费窗口,患者划价交费无需跑上跑下,省去了不少麻烦。这样贴心的服务,一定会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除了提升服务水平,医院还可以在医术上下功夫,“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医院的医疗实力增强了,群众的口碑也就叫响了。当然,医疗机构并不是纯粹的营利性机构,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公共财政应当加大医疗投入,对医院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