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日上午结束的女子举重48公斤级比赛中,25岁的中国选手陈燮霞不负众望,以抓举95公斤、挺举117公斤、总成绩212公斤夺得奥运金牌,并破该项目奥运纪录。在赛后接受采访时,陈燮霞表示自己没有抱着首金的心态,“真是拼了”。
陈燮霞的实力是强大的,因为她2007年首次参加世锦赛时,就夺得女子48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陈燮霞的表现更令人惊叹,6次试举,6次成功,一举夺下金牌。无怪乎,有外国媒体说,陈燮霞夺金牌太轻松了。
世上哪有轻松就能够获得的奥运金牌。运动员能够获得金牌,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有实力;其二,是心态好。而在奥运会上,第二个因素则显得更为重要。能参加奥运会的都是世界顶尖高手,实力应是相差无几。谁能够在赛场上发挥得好,谁就是金牌得主。
在自己家门口比赛,哪个运动员没有压力?特别是在首日,想要获得首金,已是梦寐以求的事。心态决定一切。顶着首日夺金压力的杜丽最终没有梦想成真,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的争夺中,以499.6环的成绩获得了第五位。杜丽的心理素质一向很好,越是大赛,越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可是却失利了。杜丽的失利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她此战承受了三重压力:卫冕冠军、奥运首金再加上主场作战。再加上“双保险”之一的赵颖慧在预赛中被淘汰,将奥运首金的压力都压在杜丽一个人身上,使其不堪负重,最终痛失为中国奥运军团夺取首金的机会。
陈燮霞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没有抱着首金的心态,“真是拼了”。这或许就是她能够夺得金牌的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心中只有“拼”,没有金牌,才是正确的,也契合奥运精神。(摘自《新华网》 王军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