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90期第1版
 
2008年第90期第2版
 
2008年第90期第3版
 
2008年第90期第4版
 
 

医学成语赏析之——讳疾忌医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讳疾忌医”源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其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齐桓侯讳疾忌医的表现,一是不承认或不知道自己有病,此意贯穿于故事始终;二是怀疑医生的真诚和医德,他们说的“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的话可证。生活中还有更甚者,他们把医生的行为归于“居心不良”。
 此外《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收有这样的故事:曹操请华佗治头风,华佗认为病根在头颅内,必须行开颅术。曹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他不但拒绝了华佗的建议,还把华佗给杀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因为自身处境地位,以及疾病特殊原因,没有勇气直面自己的疾病,每每有向家人、朋友甚至医生隐瞒自己病情的现象。往往会造成疾病发展、延迟诊断和治疗,以至发展到不可救药地步。在为人处事方面也会有相似的问题。了解必要的健康常识,客观看待疾病问题,遇到问题及时就医,全面向医生讲述自己的病痛,才是正确的态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男女病人遇到异性医生给自己看病的时候,也常会出现“讳疾忌医”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患者多理解医生职业的特殊性,不要因为有些病症羞于启齿从而造成误诊、误治。
 而作为医生,在接诊患者时候也要多理解病人的心理,尊重患者的人格,多一些关怀和交流,消除患者的顾忌和疑虑。更不能给他们增加新的精神负担。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讳疾忌医”。     (吴延立)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