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期间,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以及游客将来北京,对于“民以食为天”这一重要问题,在北京奥运会食品供应准备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充裕食品将保证来宾吃得满意。 黑龙江的大米、河南的小麦、河北的生猪、内蒙的蔬菜……包括产自宜昌长阳1800米的高山地区试种洪山菜薹,这些食品届时将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运往北京。 北京市商务局副巡视员许康表示,我们已经建立固定的、稳固的联系渠道、供应渠道,保证生活必需品充足的供应。 据了解,北京市大约每天消耗2000万公斤的蔬菜和110万公斤的猪肉,交易量和去年基本上是持平的。许康说:“从整个的情况来看,北京的市场供应是充足的,货源是有保证的,在奥运期间给大家的食品供应肯定是供应得很好的。” 许康称,北京市商务局还积极鼓励北京市大型企业在保障市场运行的情况下,增加它的库存量,现在北京几家大型的零售企业的库存量都有超过五天的库存,政府储备量也远远高于规定的储备量,可以保证供应北京市一个月以上。 奥运村供运动员食用的食品卫生一直是众人关注焦点,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餐饮处处长抗易表示,我们从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源头、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到最后走上餐桌都有严格的标准,对于运动员饮食控制的问题,无论是赛前还是赛后,我们都不会强加控制。对奥运村里提供的食品留样48小时,一旦出现问题,好查明是什么引起的。确保万无一失。”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协调处处长唐云华表示,保障奥运食品安全不光意味着保障奥运村的食品安全,我们面对着广大的首都市民和中外游客,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建立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责任体系、网络体系、检测体系,并且抓好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使得北京食品安全的总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加有力的保障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 (摘自人民网天津视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