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办分离 群众满意——汝州市强化新农合基金管理侧记 |
|
■本报记者 王平 通讯员 孙东彪 “投入资金在全市15个乡镇、5个办事处设立‘新农合工作站’,采取‘管办分离、强化监督、群众满意’的新举措,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管理”。汝州市这一创新的管理模式不仅对新农合医疗定点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管理,杜绝了弄虚作假行为;而且还为辖区内的参合农民提供了热情周到的咨询服务,满足了病人的医疗需求。 8月1日起,记者走访了该市的多家医疗单位和乡镇卫生院,对该市强化新农合基金管理进行了深入了解。 严格制度 规范行为 8月1日上午,记者走进汝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一处写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服务窗口围着20多位正在办理合作医疗报销补助的出院病人。在他们中间,记者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每一位病人的手里都拿有“身份证、户口簿、合作医疗证”等有关报销凭证。 据了解,自2006年成立合作医疗办公室以来,6名合管人员除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办理医疗报销补助之外,还深入到病房,检查是否有挂床病人现象。同时,对病房医生填写的病例进行认真检查,查看医生是否对住院病人的病情以及病人的身份进行了认真调查、确认核实。尤其是对外伤的住院病人,该院要求病房医生必须按照市合管办统一印制的《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确认单》和《农村合作医疗外伤调查表》,逐项认真填写,避免有弄虚作假、骗取新农合基金现象的发生。截至目前,由于该院监管到位,没有发生一起因弄虚作假套取新农合基金事例的发生。 管办分离 强化监督 2006年,汝州市被确定为新农合试点县(市)后,迅速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负责全市新农合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并建立了监察、财政、卫生、审计等九个部门参加的合作医疗联席会议制度。 (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