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86期第1版
 
2008年第86期第2版
 
2008年第86期第3版
 
2008年第86期第4版
 
 

高龄老人看病难内幕:医院唯恐引发医患纠纷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排队长、速度慢、住院难、手术难,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到医院看病,就感觉身心俱疲,连喊吃不消。
    今年93岁的费老太因骨折已辗转三家医院求医,医生都以风险太大、床位紧张等原因婉拒了家属的手术要求。在日常门诊中,一些高血压等慢性病老人也普遍认为,每个月到医院排长队开药很不方便。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城市,每5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80岁以上高龄人口占户籍人口的3.6%。
    90岁老太想做手术频频被拒
  今年93岁的费老太因为下雨时不慎摔了一跤,导致骨股颈骨折,家人紧急将其送入一家大医院求诊,医生做了紧急对症处理后,建议家属转院治疗。“床位太紧张,我们实在没办法。”
    家属带着费老太又找了两家医院,医生均认为老人年龄太大,手术风险加剧,无法接收其入院。无奈之中,家属托熟人将老人送往解放军455医院骨科,科主任亲自为其实施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下肢功能也得到保存。
    记者了解到,类似费老太这样的高龄老人求医不得不辗转多家医院的案例屡见不鲜。96岁的康老先生因前列腺肥大和患有直肠癌,曾连续到多家医院求医,都遭拒收,理由是年龄太大,手术风险太高。
    解放军455医院骨科主任魏延云认为,目前三甲医院普遍人满为患,床位本身就很紧张,不愿意冒着高风险接收高龄老人入院手术,而二级医院病人来源相对较少,有时也会有些空余床位。
大医院忙小医院空冷热不均
    在本市某医院门诊部,记者看到一楼大厅咨询处和挂号处熙熙攘攘,银发族占到8成左右。二楼收款处,一对家住宜山路的老夫妇向记者倒起了苦水:“我们每次也就是看个高血压、糖尿病什么的,来开个药,周一和周五上午9点以后是看病的高峰期。摸清这一规律后,我们只好避开这两天。”
    老人看病难不仅体现在排长队吃不消方面,还体现在住院时“一床难求”的问题上。不少大医院人满为患,医院不得不在走道和电梯口等空地上尽量加床,让更多病人可以入院。记者在调查时也发现,有些中小医院病人相对较少、床位空余。导致这种冷热不均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民对大医院有着过分的依赖。
    上海胸科医院急诊科主任蒋锦琪教授认为,诊疗常见病有时在二级医院更适合,不仅环境好,也不浪费时间,而“家庭病床”更是慢性病患者的新选择。
手术风险大唯恐引发医患纠纷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肾内科主任舒方教授认为,日常的病号有七八成都是银发老人,其中有一半左右的老人都在无人陪护下自行看病。
    舒教授经常见到这些例子,如有的老人本来是看感冒发烧等小毛小病的,医生已为其开好了药,突然发现老人出现了心脏病变,更有的老人在自行去检查时体力不支跌倒……尤其是最近酷暑天气,每次碰到老人独自赶到医院看病,医生自己都心惊胆战,万一老人中暑了,或者突然跌倒了,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这种心理自然也让医生们对高龄老人敬而远之,让老人们感觉看病真的变难。
                 (摘自《新闻晚报》)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