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85期第2版
 
2008年第82期第3版
 
2008年第85期第4版
 
 

警惕药源性热中风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当气温在32℃时,中风的危险便可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高龄患者都是高危人群。除了空调原因外,这与出汗多、体液减少、循环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密切相关。此外,有些药物使用不当亦可导致热中风。可引起热中风的常见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降压类药物    夏季人体血压不太稳定,若服药剂量过大或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会使血压在短时间里突然大幅度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血液易于凝集,已有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脑血栓。
  利尿类药物     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若中老年人使用利尿类药物剂量过大,尿液排出增多,易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可导致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加,脑血栓形成。
  解热镇痛类药物  此类药物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也常使人大量出汗,尤其是伴有呕吐、腹泻的中老年人,发汗后机体缺水严重,血液浓缩,易诱发血栓形成。
  镇静催眠药    安定与巴比妥类药物,均有抑制大脑皮质、扩张血管等作用,如果用量较大,会使血压下降,引发缺血性中风。
  如何预防药源性热中风呢?一、治疗高血压不能操之过急,应合理用药,使血压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二、慎用利尿类降压药物。三、中老年人发烧时,最好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而以物理降温为好。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头痛、头昏、肢体乏力等不适,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摘自《健康报》   罗学宏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