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85期第2版
 
2008年第82期第3版
 
2008年第85期第4版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做到一针见血,是赢得患儿及其家属信任的关键,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针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总结出来几点经验,撰文以供同行参考。
输液前准备
 一、护理人员的准备:保持愉快、自信的心情,集中精力,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分,减少按压患儿头部的时间,以免因准备不充分使患儿哭闹过久,引起家属的不满。操作过程由两名护理人员共同完成,一名手持注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套上穿刺针头(临床称为引针),协助另一名护理人员穿刺,穿刺针头要放在穿刺者便于拿取的地方。
 二、患儿的准备:操作前嘱咐家属不要给患儿喝水,以免呛咳,并仔细检查患儿口中是否有食物。
穿刺技巧
 将患儿头部在枕头上放稳,手持引针的护理人员扶稳小儿头部,家属固定小儿头部、双肘及双膝,操作者在患儿头部一侧,选择好患儿的血管,剃去周围的头发,用聚维酮碘棉签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再次检查输液管内空气是否排尽,放出少量液体来检查针头是否通畅。操作者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开固定血管穿刺点两端。用望、触确定血管深浅度来选择进针角度,先进入皮肤,再根据血管所在位置选择针头方向,刺入血管固定。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情况造成穿刺失败,例如,刚进针见回血就固定,松开调节开关出现“小包”,这可能是因为一半针头在血管外,此时切记不能垫一干棉球,而应该将针柄转180度紧贴头部固定。若此血管穿刺失败而在头部又找不到另外好的血管下针,此时可以从此血管下面往上面倒过来穿刺。
针头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头部位,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用3条胶布固定(一根固定针柄,一根自针柄下向上交叉固定于针柄两侧,一根再将硅胶管绕一周后固定于针柄周围),然后用较窄的胶布在针头上沿头固定一周,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小儿因好动或流汗导致液体外渗。此时要注意:一、缠胶布要避开针头。二、小儿头发较多,缠胶布遇到头发时,应把带粘胶的一面翻向外,以免拔针时带到头发,增加患儿痛苦。三、要叮嘱患儿家属,管好小儿的手,不要触碰针头,穿刺的部位不要碰到枕头或大人身体,不然也会造成液体外渗。
拔针
 输液结束拔针时,先松开缠头胶布,再分离针头处胶布,备无菌棉签放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在针眼处,由于拔针时患儿哭闹,血管压力增高,要按压5分钟以上,不要揉,以免发生瘀血。
         (摘自《现代护理报》   牛健芳  陈   曦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