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82期第1版
 
2008年第82期第2版
 
2008年第82期第3版
 
2008年第82期第4版
 
 

从不开夜车:叶圣陶的长寿之道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新潮社。1921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曾发表童话集《稻草人》和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先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和开门书店编辑。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后主编《小说月报》和《中学生》杂志。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和“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抗日战争期间曾主编《国文杂志》、《开明少年》等。抗战胜利后任开明书店总编辑,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
  叶圣陶享年94岁,是一位高寿者。他究竟有何养生妙道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值得人们借鉴。
  第一,积极处世,不断进取。从叶老的上述生平简介中,我们可以得知,叶老一生都在为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奋斗,不管在多么困难的环境,都能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第二,淡泊名利,注重学问。叶圣陶先生在解放前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建国后更是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但他对这些并不怎么看重,而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学问。他除了兢兢业业地完成各种本职工作外,便是埋头伏案精心钻研,笔耕不辍,把自己的荣辱升迁置之度外。
  第三,从来不开夜车,保证睡眠充足。许多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习惯于夜晚写作,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地开夜车。叶圣陶先生则不然。他十分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故始终精力都很充沛。在工作之余,叶老还经常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听广播、看戏、看电影、听音乐、看书画展览等,做到有张有弛,使紧张的神经得到调节和放松。
  第四,心胸开阔,平等待人。叶老在94年的人生中,可谓历尽沧桑,但他不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泰然处之,始终保持平和心态。早年,在困难重重的革命低潮时期,叶老没有灰心丧气;革命胜利后,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之时,叶老也从无半点傲气,总是心平气和,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对所有与他接触的人,不论是下属还是勤杂工,叶老全都平等对待,一视同仁,颇有谦谦君子之风。无论他在哪里工作,其人际关系都是和谐协调的,对任何人心中都无芥蒂。此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维护其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第五,饮酒适量,趋利避害。叶老在89岁那年说过:“我喝酒从10岁就开始,至今几乎不曾间断。”大家知道,酒有两重性,少饮则有益,特别是少量饮用红葡萄酒、黄酒等低度酒,能够活血祛瘀,有利于心血管病的防治;但酒绝不可多饮,若过量饮用则有害。特别是过量饮用白酒等烈性酒,不但直接损伤肝脏和大脑,招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脂肪肝等病症,而且还可能诱发某些癌症。叶老虽然喜酒,但始终都是适量饮用,从不酗酒,故能趋利避害。
  (摘自《家庭医药》 周贻谋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