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80期第1版
 
2008年第80期第2版
 
2008年第80期第3版
 
2008年第80期第4版
 
 

从“钢铁战士”之死看肺血管畸形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刘永胜  王学斌
 6月18日4时45分,连续工作了32天的“铁军”战士武文斌,终因过度劳累,永远地倒在战斗过的都江堰。一时间,万人悲痛。
 据了解,武文斌生前身体状况良好,在平时的体检中各项指标正常。那么,突然夺走“钢铁战士”生命的究竟是怎样的疾病?记者就此采访了洛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朗保平。  
连续作战的英雄
 26岁的武文斌是济南军区某师炮兵指挥连的一名战士。在灾区32天的抗震救灾战斗中,他和战友们一起,整理物资,打扫营区,拆除帐篷,几乎忘记了休息……
 武文斌的战友回忆说,当天,武文斌一刻都没有闲着,他搭完排里的帐篷,又去帮忙搭建饭堂;丢下平整场地的锄头,又去安装晾衣架。整理完个人物品,武文斌又跑到野战炊事车旁,帮炊事员们切菜。
 19时许,忙碌了一整天的炮兵指挥连接到卸载8车板材的任务。武文斌抢先爬上卡车,一个人给车下十几个战友传递,期间两次退回替换他的战友。待完成当天任务回到营区时,已经过了21时。
 次日凌晨2时40分,同帐战友发现武文斌发出异常声音,呼吸困难,迅速把他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但他还是在4时45分离开了人间。由19名参与抢救的医学专家和医生联合签名的医学报告上写着:“死亡诊断: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猝死。诱因:过度劳累。”
死亡诊断:肺血管畸形
 “肺血管畸形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在10年的临床经验中,我只在上海见过一个病例。”洛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朗保平说,根据联合签名的死亡诊断分析,武文斌因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导致猝死,那么基本可以推断,他在凌晨两点多“发出异常声音”以及在送去治疗、抢救过程中,应该出现了肺咯血的症状。一般来说,普通成年患者如果患有肺动静脉瘘、肺隔离症、肺结核或者出现支气管扩张、霉菌感染合并症时,都会出现咯血症状,但就“肺血管畸形”的诊断而言,绝大多数患者应该属于肺动静脉瘘患者。
 朗保平告诉记者,肺血管畸形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肺动静脉瘘、肺隔离症等,其中多数患者为肺动静脉瘘。是指血管扩大弯曲或形成海绵状血管瘤,肺动脉血液不经过肺泡直接流入肺静脉,肺动脉与静脉直接相通形成短路,也称为多发行肺动脉瘤。
 朗保平说,导致肺血管畸形出现的原因中,先天遗传因素占有很大比例,其次,后天外伤以及肺部感染等原因也可能导致肺部血管畸形的出现。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武文斌平时身体状况良好,并没有查出什么明显的疾病,因此后天得病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因素可能来自先天血管发育异常。
死亡诱因:过度劳累
 针对武文斌的突然发病,朗保平结合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报道显示,在四川的32天中,武文斌几乎没休息过,一直冲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肩扛背驮,和战友们翻越3座大山,把食品和水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搜救失事直升机,他不畏山高路险,一直在最前面探路;灾后重建,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
      朗保平推测,武文斌很可能本来就存在肺血管畸形的先天因素,这样的人的肺血管壁就比正常血管壁更薄,受刺激后出现溃疡的可能性也更大。在饮食条件有限、睡眠不足和连续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体力透支,再加上面对生命死亡而产生的巨大心理伤害以及救援现场悲伤情绪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身体的氧需求量,这样,人体的血液流速会加快、变急,对血管壁的冲击大大加强。本来就较薄的血管壁经不住大压力的冲击力造成破损,破损的血管壁可能造成肺部气管壁的破损,于是肺部血管内的血液可能进入器官形成肺灌注,从而使得人体停止了气体交换。因此,过度疲劳,是导致“铁军”战士武文斌猝死的最大诱因。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