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79期第1版
 
2008年第79期第2版
 
2008年第79期第3版
 
2008年第79期第4版
 
 

药物致聋如何防范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药物性耳聋是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由于用药不合理而导致耳聋,该现象在儿童中尤为多见。
哪些现象需引起警惕
  药物中毒性耳聋是慢性中毒,以耳鸣、耳聋为主,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
  对于儿童,早期症状不易识别,孩子不哭不闹,反而变得安静,很难引起家长注意。尤其是婴幼儿,由于不会表达,等家长发现时,语言发育已经严重受损,不仅致聋而且致哑,贻误了治疗的良好时机。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一旦发现孩子变得特别安静时,最好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药物引起的耳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往往是不可逆的。
  一、倘若母系亲属中有因某种药物致聋者,其后代应绝对禁用这类药物。
  二、避免随意给儿童使用抗生素,如果必须使用,剂量应小,疗程宜短,尽量不要静脉给药,并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
  三、用药后,一旦出现头晕、口角麻木、耳鸣和耳聋等症状时应及时停药。老年人、儿童、体弱及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同时或先后应用多种耳毒性药物。孕妇应禁用耳毒性药物。
  四、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A及硫酸软骨素等,可促使感觉细胞新陈代谢。
  五、一旦发现药物性耳聋迹象,应及时就医,可选用维生素、神经营养药和血管扩张剂等,必要时可加用激素,治疗应持续2~3个月。(摘自《健康报》  陈志春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