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77期第1版
 
2008年第77期第2版
 
2008年第77期第3版
 
2008年第77期第4版
 
 

天 使 无 悔——记许昌市交通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吴延立  通讯员  栗海生
    许昌市交通医院是一家以显微外科为重点专科的职工医院,全院只有80多名职工。然而,当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们却迅速组织起一支30多人的医疗救援队,几乎是倾全院之力,于5月14日早晨8点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救援现场,在汶川县紫坪埔大坝和映秀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医疗救援工作。8天8夜里,他们在汶川前线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县发生大地震时,年仅34岁的院长徐长辽的心同样也发生了强烈的震撼。灾区同胞的痛苦灾难让他痛彻心扉、寝食难安。“我们医院是专业搞创伤显微外科的,灾区人民需要我们。我们一定要到灾区去!”
    当晚,他紧急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谈了自己的想法,准备筹措25万元的药品,挑选30名医疗后勤保障人员,携带5辆救护车和10万元现金到灾区第一线去。
    5月13日一早,大家便分头行动,组织物资、购置药品、挑选人员……医院仅有两辆救护车,要保证医院正常运转,只能派出一辆,怎么办?徐院长果断地作出决定:“不惜代价,租!”于是,他们以一天一辆车800元的租费,租了3辆、借了1辆车。
    职工们听到救援灾区的消息后,踊跃报名,好多人都是在院长的劝阻下才留下来的。
    车辆、物资、药品、人员,一切准备就绪,就要出发了,到灾区的介绍信还未开出。原来红十字会、卫生局没有接到上级抗震救灾的指示,还在犹豫着介绍信到底开不开。看到徐院长忧心如焚,许昌市卫生局卢书记立即指示开出了一张通往灾区的通行证。
    医疗队副总指挥冯国涛、徐改环夫妇撇下正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因病住院的不满3岁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夺门而去。“妈妈,妈妈……”听着儿子的哭喊,他们的心碎了,但他们却舍小爱为大爱,义无反顾地带着医疗救护队直奔抗震救灾第一线。
    5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昌市交通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出发了,没有轰轰烈烈的送别仪式,甚至亲人、朋友都未来得及为他们送行。
    沿途最让队员们难忘的是,在赶往灾区的公路上,只有他们这一支孤独的然而勇敢的车队。
    5月14日上午8时,医疗队到达了都江堰市。上午11时,他们已在通往汶川要道的紫坪埔大坝上建起了临时救护站。河南医疗救援队的大旗第一时间飘扬在汶川的天空。
    5月15日凌晨,一线先锋组一行5人身背五六十斤重的药品,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山体滑坡、乱石飞滚、路面坍塌的崎岖山路,徒步跋涉到达映秀镇开始营救工作。
    这期间,一次山体滑坡差十几米就掩埋了他们居住的帐篷;还有一次,冯国涛在带领队员们转移伤员的时候,飞落的山石砸得他们的救护车遍体鳞伤,冯国涛的手机屏幕也被飞石击碎……
    医疗队员们坚守在四川省汶川县紫坪埔大坝和映秀镇8天8夜,克服了重重的心理和生理障碍,经受了烈日暴晒、暴雨袭击的考验,冒着余震频发、山体滑坡、道路坍塌、危机四伏的危险,与解放军官兵、其他省市的医疗队员并肩作战,共同抢救震区伤员约2000多人,圆满完成了这次抗震救灾任务。而他们又是从紫坪埔大坝最后撤下的一支医疗救护队。
  .他们是全国第一个到达灾区的民营医院,队员中有2/3都是女同志,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54岁,而年龄最小的护士只有18岁。他们战斗的画面,他们感人的事迹被国内外很多媒体争相报道,人们都知道了在汶川,有这样一支来自河南的英雄的医疗救援队!
    许昌市交通医院在四川大灾时倾力相助,投入抗震救灾的资金约40万元,租用车辆费用近3万元。这些钱几乎是全院职工半年的工资!而投入抗震救灾的人员也占医院总人数的1/3有余。留守职工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工作,许多同志几天几夜都未回家。为了灾区的同胞,他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没有轰轰烈烈的送行场面,没有正规的欢迎仪式,没有庆功宴。就这样,他们默默无闻地出发了,又悄无声息地回来。迎接他们的是经历生离死别的同事们紧紧的拥抱和滚烫的泪水,徐长辽院长抱着队员们失声痛哭……
    抗震救灾结束了,徐院长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正在装修的门诊楼资金短缺,医院要发展、要生存,许多面临的实际问题都摆在他面前,需要他去解决。
    徐院长告诉记者,没有鲜花、掌声和荣誉,但他们无怨无悔。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