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徐志巧——记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共产党员徐志巧 |
|
本报记者 李季 在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提起科主任徐志巧,大家都会说她是“拼命三郎”。 如何拼命?看看开封市一院创建肿瘤诊疗中心的过程就知道了。那段时间,徐志巧北京、开封两地跑,白天在医院工作一天,下午坐火车到北京,上午忙完肿瘤医院的事情,下午赶到放疗设备单位协商放疗设备之事,晚上连夜坐火车再赶回来,早晨六点多下火车又赶到单位继续忙科室筹建,整整五个月夜以继日,昼夜奔忙。终于,在全院职工协助下,肿瘤诊疗中心成立了。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科室成立后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任务更加繁重,但她把对患者的关心时时放在心头。为更好地体现出宾馆式服务、家庭化病房、人文式关怀的服务理念,她连续两年在除夕夜为不能回家过年的病人送上热腾腾的饺子,并因此放弃了家人团聚,而是和值班医生、护士及住院病人度过一个个节日。节后病人急剧增加,在医护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她每天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带领同事为病人服务。 放疗专业在开封市一院是一项空白,开展放疗业务是她的理想,但是,白手起家困难重重。没有人才,徐志巧就想尽一切办法从院外和网上招聘,然后送他们进修,积极培养;技术生疏就虚心学习,不断请省里甚至北京专家来院指导讲学;放疗设备磨合期常常出现小故障,她就一遍遍请教,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2007年,她带领科室从事放疗专业的8名同志参加考试,均获得放疗上岗证,其中两名医师还获得了开封市独有的两个放疗X刀医师上岗证。一年时间内,她克服种种困难,使医院的放疗专业稳步而高起点地开展起来。 由于她的不懈努力,肿瘤诊疗中心成立不到两年时间,放、化疗业务取得快速发展,病房床位由45张扩展到70张,肿瘤诊疗中心在市内、省内已产生了良好影响,赢得了社会、经济两个效益双丰收。此外,她的两项科研获得科技二等奖,一项科研已经通过专家鉴定,一项国家级科研和一项市级科研正在进行中,发表论文20余篇……省医学会聘任她为河南省放疗专业和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她还是开封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