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谢文松 郭爱荣 何佳莉 “头顶烈日工作忙,晒黑皮肤也正常。 帐篷桑拿谁享有,滴水如油莫彷徨。 蚊蝇为伴交响曲,昼夜相依解惆怅 ……” 这是安阳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董俊平在抗震救灾一线即兴书写的“战地”诗。 5月28日奔赴四川安县秀水镇的董俊平,主要负责安阳市派驻四川灾区进行活动房建设人员的医疗安全工作。队员们3人一组,住在温度高达40摄氏度的帐篷里,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没有洗澡条件,不能阻隔蚊蝇,但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张有林、邱国靖是安阳第一批赴川医疗救援队员,他们在四川灾区连续工作一个多月,每天奔波400多公里山路转运受伤病人,总计行车里程达1万余公里。董俊平副主任的这首小诗,即是队员们不畏艰难困苦、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此外,“(0372)5117928”被四川籍病人亲切地称为来自河南安阳的“爱心热线”。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安阳市中医院胸外科程琳江主任首先在科室为川籍病人开通了爱心回访热线,24小时开展回访。因地震造成的通讯障碍,很多病人的电话常常拨打十几次不能接通,大家就耐心地一次次拨打。电话接通后,得知病友们受灾情况并不严重,家中人员安全,房屋无较大损失后,胸外科的医护人员这才放下心来,详细询问病友们的身体恢复情况,并耐心交代了注意事项,建立了川籍病人爱心联系卡。这一个个电话,一声声问候,为川籍病人送去了温暖和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