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74期第1版
 
2008年第74期第2版
 
2008年第74期第3版
 
2008年第74期第4版
 
 

为河南争光 为党旗添彩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为河南争光 为党旗添彩
编者按:“5·12”汶川大地震,摧毁了万千美丽的家园,数十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遭到严重的威胁。在危难时刻,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省卫生厅党组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向卫生部请战驰援灾区,河南医疗队第一个挺进了北川,第一个空降到孤岛——北川禹里乡,最后一个撤离北川县城和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场……用忠诚托起一个个生命的希望,再一次履行了白衣战士的神圣职责,彰显了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受到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和卫生部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称号,为河南人民争了光,为鲜红的党旗添了彩!6月27日,省卫生厅隆重召开了纪念建党87周年暨全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一线入党新党员座谈会,10名代表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赞扬了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广大党员率先垂范、冲锋在前,白衣战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畅谈了自己接受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的发言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现摘录部分发言内容进行刊登。

为党旗增光添彩
120急救中心 燕重远
点击打开大图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作为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在省卫生厅发出第一个紧急赴川进行地震救灾的命令时,我很幸运地参加了进来!
进入四川看到的体会到的全部是热情的双手、无比的勇气、坚韧的毅力。到达资阳当天,我们即和随后到达的医疗队展开了迅速有效的医疗救援工作!仅过了一天我们就接到了命令——进入此次地震的震中汶川!
接到命令后,我们从资阳出发,冲过一个个塌方路段,避开一个个泥石流,艰难的行进着,在理县被余震震下山坡的石头伴随着灰尘飘扬在前进的道路上,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在这个紧迫时刻,我再次感受到了党的决断性和组织力!医疗卫生救援队队长、临时党委书记夏祖昌副厅长毅然决然地迅速作出部署:先挑选出16辆医疗救援车和76名队员强行进入汶川!问题出现了:54辆车谁进?谁不进?120余名医疗队员谁去?谁留呢?我是党员我进!我是这句影响我至深的话语再次响了起来!
在汶川的救援行动中,我主要负责整个突击队和后方指挥部后勤工作。后勤工作是重要而繁琐的,整个后勤保障就是一个队伍运转的基础!当时我感觉责任很大,压力也很大,是王传中队长和乔伍营副队长给我很多的鼓励和帮助!他们在每天部署医疗队工作的同时还帮我与当地协调后勤工作。使我看到了他们不仅仅对我们有严谨的工作要求更有细心的生活关怀!
在汶川我们还荣幸地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看望!看到当地群众看着回副总理那热切的眼神,激昂的神情!我被深深震撼了!只有我们的党,才会如此地为人民负责!
我很荣幸地被党组织所接纳,我将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竭尽所能,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河南人亲 共产党好!
南阳医专一附院 柳德学
点击打开大图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在以医疗卫生救援队队长、临时党委书记周学山副厅长带领下,我们坚守汶川、理县,守望生命。
在理县上孟乡对全县唯一的老红军治疗中,由于我们细致耐心的工作,老红军转危为安,村民齐夸共产党党好;老红军的儿媳妇含泪道谢:“你们一个女娃娃为我叔叔(藏语公公)洗脚,剪脚指甲,太谢谢你们了,感谢共产党”,并拿出灾难时期最宝贵而有限的食品,干果,让我们带走,可我们深知灾区生活的艰难,婉转谢绝,仅仅收下了雪白的哈达及一双她连夜绣成送给张护士的鞋垫,上写:亲人,知音,感谢共产党。
在嘉绒藏区喇嘛寺,医疗队为喇嘛们治病送药,并耐心讲解国家的救灾计划,民族政策,喇嘛们十分感动,集体为我们祝福送行,连声称颂:“河南人亲”。
在上孟乡木尼寨,下孟乡四马村巡诊,从一大早一直看到中午,病人越来越多,原来是附近村寨听说来了河南医疗队,都是专家,奔走相告,都来咨询看病,几位同志轮流休息,直到下午4点多,才得以休息。本次地震,对震区人群的心理影响很大,亲人或死或伤,生活困难,他们忧心忡忡,夜不能眠,除了治病,医疗队员们对灾民的心理问题,耐心疏导,在工作之余,向附近藏羌同胞宣讲国家的政策,鼓励灾民,战胜困难,热情周到的服务,不向同胞要求任何回报,令藏羌同胞群情激动,医疗队要走了,他们依依不舍地从山坡上送到大路边,村民齐夸“共产党好”。
在战地临时党委的关怀下,我终于加入了久已向往的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危难时刻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唐振强
点击打开大图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5.12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河南省卫生厅迅速行动,在以医疗防疫救援队队长、临时党委书记黄玮副厅长的带领下,于5月20日赶赴四川灾区。
  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到达绵阳安县后,负责安县受地震灾害破坏严重的7个乡镇的卫生防疫工作。
  每天我们都是5点左右起床,准备早餐安排一天的工作,8点准时和其他队员冒着酷暑,奔波在灾后的乡村路上,走村串户,尤其是在重点区域如居民安置点,医院、学校、水厂等分发消杀药品,了解灾区居民住房条件,饮水卫生状况、传染病报告制度落实情况、参与指导消毒人员实施环境卫生消毒、灭蚊蝇等工作。下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驻地,还要总结当天的工作,撰写工作报告以及统计各个支队上报的当天先进事迹和数字材料,汇总后分别报告相关部门,一直工作到凌晨1点左右。由于连续的工作,我明显感到疲劳,嗓子疼痛肿胀,不管坐着站着闭上眼睛就能睡着。王哲副主任劝我休息一下,并亲自给我倒水让我服药,但我这点小毛病比起灾区人民受到的伤害不值一提,服了消炎药,我依然坚持工作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在灾区卫生防疫过程中,王哲副主任既是领导更是队员,彰显了“在关键时刻站的出来、危急关头冲的上去”的共产党员本色。我和其他队员们深受鼓舞,纷纷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6月2日,这个日子让我终身难忘,望着鲜红的党旗,我热泪盈眶,我一定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让党旗照亮我的誓言
河南省抗震救灾防疫救援队队员 鲁德岭
点击打开大图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我是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主管技师。5月20日至6月22日,先后在安县和北川县禹里乡开展疫情监测、环境灭蚊蝇、饮用水消毒、疫区的警戒和消毒、动物尸体掩埋等工作。
5月20日至6月2日,工作在安县河清镇。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下,初步完成了传染病疫情检测和报告体系的建立与规范,覆盖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入户随访和流调工作,并率先制定出以责任人覆盖到村的工作思路,掌握了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和各级援建单位的水质检测现状。
6月2日上午,在前线入党宣誓仪式上,我代表赴安县防疫救灾积极分子做大会思想汇报,深感自豪,因为我们坚守誓言,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和创新,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下建立了一套符合当地工作实际的工作机制。
在灾区,我无时无刻都深深地感受到,在最艰辛的地方,在最需要我们河南防疫救援的地方,无不活跃着我们272名队友战斗的身影。尤其是河南防疫救援队鲜红的党旗总是出现在最险峻的地方、最需要的地方。
山陡、路滑、高温、高湿是在禹里工作每天都要面对的挑战,连续数日的翻山、步行等高强度工作,我累病了,牙痛得厉害。共产党员王哲知道后,很是着急,从驻禹里某部队卫生室找来了部队储备的用于去火的草药,亲自熬给我喝,烟熏火燎呛得他不住地咳嗽、流泪,换来了我牙病的渐渐好转。
6月22日夜,我回到郑州。回想一个月零两天的赴川救援工作,一种强烈的感触油然而生:如果需要,随时响应党的号召,到工作最艰苦的地方继续磨练自己,考验自己。


一个救灾护士对党的认识
郑州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 刘凌云
点击打开大图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我从小受父辈的影响,对加入党组织充满了向往。平常工作中,党员的模范行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抗震救灾更升华了我对党的认识。
  5月14日,我们河南医疗队108名医护人员,绕行900多公里,一路艰险、星夜兼程,到达重灾区汶川与理县,在那里我们医疗队的党员率先垂范,冲锋在前。
  郑大二附院护理部主任那建华大姐白天去乡镇巡诊,晚上去阿坝师专给同学们做心里疏导,人累瘦了,嗓子累哑了,她都默默忍受,郑大一附院手术室护士陈皓大姐,夫妻俩一个在汶川,一个在彭州,家里只剩下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托邻居照看,我的父亲脑血栓在住院,公公癌症晚期,病危住院,我们的护士金丽娟,在理县医院给没有家人陪伴的危重患者倒屎、接尿,我们的队长张思森,在救护车车厢内、简陋的帐篷内,和队友刘长琦、符孔龙、高明堂、吕晶晶,还有我,顶着高温、冒着余震,为患者做手术,还为困难患者捐出了身上仅有的一些钱,我们所有的医疗队员,用自己的汗水给灾区人民以支持和力量,给他们受伤的心灵送去温暖,同时也带去了河南人民的友谊,带去了河南医疗队高超的医疗技术和精心的护理。
经受住了组织对我们生与死的严格考验,向党组织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我们的汗、我们的泪没有白流,我们的集体被卫生部评为“英雄”模范集体光荣称号。经过这场灾难,我对党的内涵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我坚信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在抗震救灾前线,我站在了党旗下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李嵩岳
点击打开大图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我有幸和其他11位医疗队员参加了河南省医疗防疫救援队。我和其他四位同志还实现了人生中一个最珍贵的愿望——站在了鲜艳的党旗下,火线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灾难袭来的时候,在扶危济困的抗震救灾最前线,我们也亲眼看到和切身体验到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直面抗震救灾前线,党如同一块力量强劲的磁石越来越牢地吸引着我,“向党组织靠拢”、“争取做党的人”越来越响亮地震响在我的脑际。在通往理县、通往汶川的生死大考验中,有的队员用手机编辑了备用的“遗书”,我和我们队的8位同志不约而同地伏在膝盖上或是救护车里的担架上,在颠簸里攥紧笔,在稀有的信纸上或是处方纸上写下了我们对党组织的庄重请求——我志愿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向党立下铮铮誓言——永远跟党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仿佛一瞬间,我们获得了新生,浑身增添了力量和勇气!
当我历经考验,站在鲜艳的党旗下,握紧右拳庄严宣誓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彻彻底底地和党的事业融为了一体!成为了坚定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定的一分子!


抗震救灾终生难忘
河南省卫生防疫救援总队郑州支队队员 李魏
点击打开大图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5.12大地震后,我省迅速做出反映,成立了河南省卫生防疫救援队伍,我有幸成为第一批援川抗震救灾卫生监督救援队队员。
河南卫生防疫救援总队郑州支队负责安县桑枣镇各村和救助服务站的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的卫生保障工作。我们负责的桑枣镇有12个行政村,188个村民组,我们对桑枣镇的卫生监督工作要达到村级全覆盖,其中有三个村子的公路在地震中被山体滑坡破坏了,队员们冒着酷暑与随时都会出现山体滑坡的危险,沿着连山里人都多年不走的山涧小路,徒步往返9个多小时,来到了三清、柳坝和铜钱村。当看到遍地的废墟和受伤的村民时,队员们都流下了眼泪,在迅速展开监督救援的同时,纷纷慷慨解囊凑了一千余元,并将随身带的食品、日用品捐给了村民。
在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组成抗震救灾突击队,他们带头冲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什么地方危险,什么地方最需要帮助,他们就冲向哪里,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甚至时刻准备着为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而贡献出自己的生命。我被他们高尚的情操深深折服,我为能与光荣的共产党员并肩战斗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今后,我将以此为起点,用满腔的热情和精湛的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我是一名新党员
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高志
点击打开大图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我是一名老司机,有着二十年的驾龄。四川地震的第二天,我寻思用一技之长为灾区作点贡献,于是我就在抗震救灾防疫队员志愿者的名单上毫不犹豫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5月20日,我和全省280多名防疫队员一起踏上了抗震救灾的征程。经过近5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绵阳安县。
  灾区的道路损坏严重,我们每天往返140多公里的路上到处可见碎石、断木和裂缝,有的地方在雨水的浸泡下,泥泞不堪,每次开车我都倍加小心。5月29日,在我们从永河镇完成当天工作返回的途中,车突然出了故障,正在我对车辆进行抢修时,下起了大雨,我根本顾不上自己已经被淋湿,只想抓紧时间赶快把车修好,经过在雨中1个多小时的努力,车辆终于能启动了,由于没有更换的零件,我们的车只能缓慢前行。被雨水浸泡的道路非常湿滑,车到一处洼地,开始打滑,我下车查看后,脱下自己的上衣垫在车轮下。就这样,我们在坎坷中回到了驻地。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工作,我顾不上吃晚饭,又去购买零件,一直维修到深夜。
  在灾区的日日夜夜,我不仅是司机,还是防疫队员。除了开车运送工作人员、消毒器具、救灾物品以外,还要和其他同志一块儿背着消毒器具走进村镇喷药消毒,向当地老百姓讲解和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并手把手地教他们消毒方法。
  在灾区的32天,我们行程2万余公里,我和队友们确保了我们的责任区域内无重大疫情。

为四川亲人奉献“河南之爱”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之爱”病区 陈书连
点击打开大图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得知我院将承担四川伤员接治工作时,我主动请战,强烈要求到“河南之爱”病区,为生命接力,为抢救伤员贡献力量。
41名伤员入住病区后,我们和志愿赶来的各科专家们迅速查看伤员病情,做出初步诊断,立即开始了对每个伤员的治疗和护理。我和李燕、田书建、孔朝辉、周瑞锦、曹兴国、李杰、姜晓峰等组成一线治疗队伍,4位老专家组成二线医疗队伍,我们日夜在病房内轮流值守。
在老专家无私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精诚团结,忘我工作。入党培养对象、科秘书孔朝辉全心救治伤员的同时,负责统计上报的繁重工作,用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护士长田松焕,责任护士张俊娟、范雷明等于5月28日向党支部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
在医疗救治的同时,开展心理救助成为当务之急。为抚平伤员心灵上的伤痛,我们都愿意奉献自己的全部爱心。以李燕、田书建和理疗科多位专家组成的心理干预治疗小组和功能康复小组,为伤员们提供系统的身心治疗。
  所有专家,随叫随到,充分体现了河南之爱,大爱无边的风范。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与系统康复,先后有34位伤员符合卫生部出院标准,顺利康复出院。
  一个月来,我亲身经历了伤员救治的紧张时刻,亲眼目睹了伤员救治的动人情景,亲身感受到了大爱真诚!这段宝贵的经历锻炼了我的党性,磨练了我的意志,令我终生难忘,必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救治伤员不遗余力
郑大一附院“爱心病区”护士长 赵辉
点击打开大图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我省也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医疗救援措施,郑大一附院广大医务人员争相报名,尤其是共产党员,主动请战要求奔赴前线。
当接到灾区伤员转运救治任务后,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医院病房紧张的情况下迅速腾空了环境条件最好的干部病房作为接收灾区伤员的“爱心病房”,并精心挑选出39名医护人员组成了爱心病区救治队伍,我被任命为爱心病区的护士长。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我没有一丝犹豫。
  伤员的病情就是命令。爱心病房全体工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求,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每天的工作分不清干了多少个小时。每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共产党员许华护士长50多岁了,累得声音沙哑,却仍和年轻人一样,从早干到晚。护士王洋也是一名党员,接病人的当天,是她的结婚庆典,婚宴尚未结束她就立即回到医院,直接从新娘变成了爱心天使。16岁的伤员沈刚是这批伤员中伤情最重的,右下肢挤压伤导致肾功能衰竭,孩子面临着截肢和死亡的危险,他苍白的小脸上满是恐惧和祈求。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医院不惜一切代价花费十余万元,先后为沈刚做了5次手术,7次透析,经历了休克,肺栓塞,低蛋白血症,胸腹水,电解质紊乱等几次险境,王利民、王静两位主任亲自主持抢救,值班大夫贾玲和主管医生张雪培彻夜不眠,由李超、贾英岚、王淑娟、徐朝霞组成的特护小组更是24小时守护在床旁,近二百页的护理记录啊!没人叫苦叫累,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
一批批伤员痊愈出院了。离别时的那滴滴泪水和声声感谢是对我们一个月辛勤付出的肯定和认可;那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是一曲曲胜利的赞歌。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