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玉玺 他们住在帐篷里,白天气温近50摄氏度;他们住在田埂上的大敞篷下,夜里被子全都被淋湿了;他们从早上开始下乡,一直工作到下午两点,疲惫不堪,回来还要自己做饭……可是,他们都说:“这点小困难,我们能克服。” 我们从来没有睡过午觉 6月17日,在安县已经连续工作了17天的河南省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救援队队员36人,作为对口支援江油的先遣队,到达江油。他们迅速开展工作,对该市的医疗防疫状况进行摸底调查。6月22日,河南省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救援总队所有队员全部到达江油,总队下设医疗、防疫2个纵队共14个支队。 第12支队(商丘)的驻地在江油市小溪坝镇,他们的帐篷搭建在一个大院子里,水泥地坪,避免了潮湿,但却不得不面临另一个问题:缺少遮荫的东西,白天太阳一晒,帐篷内气温近50摄氏度,人进去后根本没有办法在里面待下去。 在诗仙李白的故乡——青莲镇,第11支队(濮阳)的驻地就在李白故居大门口的广场上,他们和第12支队面临同样的问题。队长焦雪成说,陈全国副书记来驻地看望大家那天,帐篷里的温度高达50摄氏度。在陈全国副书记关注下,他们才想尽办法为帐篷加了一层隔热层,但是每天中午,帐篷内的温度还是高达40多摄氏度。队员张志东告诉记者:“来到这里之后,我们从来没有睡过午觉。” 被子淋湿了可以再晒晒 在厚坝镇,从卫生院的大门进去,穿过医院后边倒塌了的围墙,就是第3支队(信阳)的驻地。他们的帐篷和别处的都不一样,只是在稻田之间的田埂上,平出了一块地,搭建了一溜敞篷,下面并列放了12张床,帐篷后边就是稻田,帐篷前边是一条地沟,流水不断。队员们笑称他们住的地方是“三面环水,四面透风”。 6月26日晚上10点左右,狂风骤起,大雨从天而降,尚未休息的队员们赶紧把自己的床挪到帐篷最靠墙的一边,但不大一会儿,他们的被子就都被淋湿了一大片。 11时左右,雨停后,总队领导打电话问候他们的情况。支队长张士强说:“我们还没有休息,被子被淋湿了,现在雨过天晴,我们正在帐篷外边看星星。” 领导要求第二天一定要想办法改善住宿条件。张士强说:“请领导放心,被子淋湿了可以再晒晒,我们会想办法的。这和前期去汶川和北川的队员遇到的困难,以及我们在安县遇到的困难比起来,只是小困难,我们能克服。” 自己做的饭菜比较合口 第12支队驻地安置的灾民比较多,吃饭是一个问题,队员们只好自己动手做饭。 每天早上6点多,他们就得派队员出去买菜,然后回来做饭。早饭后,他们就开始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了解灾区儿童预防接种,肠道与发热门诊登记,传染病发病,生活垃圾、厕所牲畜圈消杀灭,生活饮用水消毒等情况,并现场检测生活饮用水余氯含量,向灾民宣讲生活饮用水消毒、蚊蝇孳生地消杀灭等技术要领。 他们常常要到中午一点多才回到驻地,在又渴又饿、十分疲惫的情况下,还要自己做饭吃。饭桌就是外面的石凳子、石桌子,但谁都不会坐在太阳下,所以,他们常常是端着饭碗,站在阴凉处吃饭。 6月26日,江油市卫生局副局长胡剑斌同志,陪同省卫生防疫救援总队队长郭茂华等同志到各个驻地了解情况时,了解并亲眼看到队员们的情况后,十分感动,眼圈都红了,连连向队员们表示歉意和感谢。 第12支队队长王殿法说:“我们是来支援灾区群众的,决不给当地政府和群众添麻烦。这些小困难,我们自己能解决。我们自己做的饭菜吃起来比较合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