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延立 董文安)日前,在郑州市召开的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现场会上记者了解到,郑州市中原区通过基础建设和能力挖潜,投资300万元,每一所村卫生所建筑面积均不低于175平方米,并设置了方便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特殊需求的通道。辖区环道外26个行政村中的24个村卫生所实现了外观、布局、标识三统一,初步达到了集保健、医疗、康复于一体,让农民群众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症疾病及时转诊”的目标。 此前,郑州市中原区明确了奖补政策:对达标村卫生所,每新建一平方米业务用房补助500元,每改(扩)建一平方米业务用房补助300元。区财政按每个卫生所每年6000元的标准拨付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由区卫生局对村卫生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进行考核,并统筹安排使用资金。 据了解,在基础建设中,该区首先是建立人才管理长效机制。一是统一人员调配。要求持有经过注册的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医生及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护理人员,由所在镇(办)卫生院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二是严格人员准入。对新进入村卫生所执业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对现有执业人员,区卫生局每两年对乡村医生进行一次考核,列入个人技术档案。三是强化人员培训。 与此同时,实行药品统一配送制度,强化“八统一”管理。目前,各村卫生所的医疗机构标牌、诊疗场所布局、医疗文书格式、药品管理、工作制度、常用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执业人员服装、胸卡、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统一管理。区财政还按每个卫生所每年6000元的标准拨付公共卫生补助资金,并由卫生局对村卫生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进行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