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张孔华 吕继富 杨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信阳市卫生局按照省卫生厅安排,迅速组建了由14名队员组成的信阳市抗震救灾防疫支队,并在抗震救灾一线及时成立了以黄德为党支部书记的临时党支部,每天坚持深入一线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倾心服务灾区人民。 队员们统一思想,严明纪律,分村包干,责任到人,开展了食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与卫生指导,加强环境卫生监测、群众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灾民安置点的厕所消毒、垃圾清运处理等工作。 队员们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帐篷、帐篷不漏人的地毯式原则开展防控工作;在抓好灾民集中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的同时,注重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着眼于当前应急救灾防控工作,做到乡、村、组、户“四级”联动;通过集中培训、重点宣传、入户讲解、宣传资料等各种措施,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和正确防病行为率,提高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树立老百姓灾后重建的信心和决心。与此同时,队员们还加强疫情的监测预警工作,全面落实疫情日报制和零报告制度,加强专业队伍培训。目前,灾区防疫工作已由应急转入常规状态。 据统计,截至目前信阳市抗震救灾防疫支队为灾区人民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5000余份,消杀蚊蝇孳生地1900多处,指导饮用水消毒600多立方米,培训村干部、防疫医生136人次,出动车辆40台次,发放消杀药品750公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