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文安 (上接第一版) 恪尽职守 情注灾民 医疗队进入汶川、理县后,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在汶川,医疗队深入到两个灾民安置点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天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在理县,医疗队深入到县人民医院,坐门诊、进病房、开展手术。由于带有70余辆的救护车,医疗队还参与了转诊病人、转运伤员的任务。 在地震中,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受灾严重,正常的医疗秩序遭到破坏。队员们主动帮助他们恢复医疗秩序,帮助他们重建。理县人民医院在灾后没有手术室,常规的手术都难以开展。队员们就主动冒险进入危房中,抢出了尚未毁坏的设备、手术器械和药品,并帮助他们搭建起临时手术室,使医院的手术迅速开展起来。 在赴灾区的队员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主动请缨,经过严格挑选来到灾区的,基本上都是各自单位的业务骨干,副高级技术职务者占80%以上。针对灾区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队员们利用工作之余,主动为他们举办技术讲座、专业培训,毫无保留地传授医疗技术,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一次,在为一位仅两个月的患儿输液时,当地医院的护士几次都没扎上针;来自香港医疗队的两名护士连扎四针,也没能扎进血管。无奈之下,当地医院的一位护士长建议河南的护士来试试。队员张丽平只是调整了一下患儿的体位,拿起输液针,一针见血地扎进了患儿的血管。河南医疗队精湛的技术,赢得了当地医院、兄弟医疗队的尊重,两名香港护士竖起大拇指说:“河南护士的技术太棒了!” 一方面在当地医院帮扶,在灾民安置点接诊病人,一方面还派出医疗小分队下乡巡诊。每天,队员们背着装满药的背篓,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到灾民帐篷里巡诊。医疗队所到之处,受到了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许多藏族、羌族群众,一见到医疗队员就挥拳高呼“共产党万岁!”。许多灾区群众还把巡诊的河南医生亲切地称为“背篓医生”。 目睹灾区群众艰难的生活,队员们还纷纷奉献爱心。医疗队曾三次自发为灾区群众、幼儿园、学校捐款。尽管队员们在所在单位捐过款,党员同志还缴纳了特殊党费,但每次捐款,队员们都积极踊跃。六一儿童节当天,3支医疗队分别为驻地小朋友送去了学习用品、捐款,与孩子们联欢,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度过了一个特殊的节日。 河南抗震救灾医疗队扎实有效的工作,受到了当地政府、群众的高度评价。端午节前夕,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副州长秦大林特意来到医疗队驻地慰问。他称赞说,在河南医疗队所在的灾民安置点,灾民情绪稳定,生活秩序井然,从一个侧面说明河南医疗队卓有成效的工作。 不畏艰险 无私奉献 在汶川、理县灾区,医疗队员们面临着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由于灾区物资供应紧张,吃方便面是家常便饭,有的队员上了火,嘴唇起了泡,几天解不下大便。睡在阴暗潮湿的帐篷里,蚊蝇肆虐,许多队员患了皮肤病,浑身起满了红疙瘩,瘙痒难忍。 灾区许多地方缺水断电,有的医疗队驻地至今用水靠消防车;有的医疗队驻地尽管有水,但都是当地群众从山上引来的山泉,冰凉刺骨,根本不能洗澡。第二批队员离开家一个月了,许多队员至今没洗一次澡。敢用凉水冲澡的队员大都患了感冒,挂上了吊针,但往往是一拔下针,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因强烈地震,灾区的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几乎每天都刮大风,漫天尘沙,灰蒙蒙一片,让人睁不开眼。加之当地气候晨凉午热,每到中午,天晴时赤日炎炎,帐篷温度升至40摄氏度左右,酷热难耐。炎热的气候,漫天的风沙,在中午时,队员们连栖身的地方都找不到。 因经常下乡巡诊,队员们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途中,山体滑坡,滚石纷飞,稍不留意就可能被飞石击中。不知有多少次,医疗队的车辆在行进途中,被飞石落下击中车顶,砰砰作响,险象环生。 就是在这样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甚至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广大队员发扬救死扶伤、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忘我精神,发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 除了冒着生命危险,经常往返于理县至汶川这条死亡线上,许多队员至今还不知道,队长周学山患了皮肤病,双腿起满了红疙瘩。白天因工作忙,还能够忍受;到了夜深人静时,因瘙痒难忍,他几乎彻夜难眠。 平时很少感冒的副队长张重刚感冒发烧,口服药物得不到缓解,一连挂了四天吊针才把体温降下来。厅长马建中获悉后,建议他回家休养,他却说,小小的感冒怎么就下火线呢! 队员宋亚辉父母均74岁,父亲患脑血管病后遗症,至今瘫痪在床;母亲患肾癌,切除了一个肾,另一个肾也功能不全;爱人患乳腺癌,曾做过手术。当他主动请战赴灾区,领导正犹豫时,他却说,他是科主任,该去! 队员王强远刚刚失去两岁半的爱女,忍受着巨大的悲痛要求来到灾区。他说,失去女儿,作为父亲,不能再给女儿爱了,但他要把更多的爱献给其他孩子,特别是灾区的孩子们。 队员黄应山、柳德学的孩子今年高考,因不能回家陪孩子考试,他们只好通过短信、电话鼓励孩子坚强、理性面对这次重大的人生选择。 在医疗队员中,像这样的故事,可以说是说不完,道不尽。他们以崇高的职业素养、精湛的专业技术、过硬的工作作风,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树立了河南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树立了河南人的良好形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