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晓军 赵炜
6月7日,郑州市东连霍高速路口。
河南赴川第三批防疫救援队总队长、郑州市卫生局局长助理周玉东这位轻易不流泪的汉子,禁不住与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抱头痛哭。
“局长,向你报告,这92名队员我完完整整带回来了!”
22天的生命砥砺,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完成卫生防疫救援任务,凡是在抗震救灾一线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一句话意味着什么。
在这22天里,危险来了,他留在最后;任务来了,他冲在最前。
他让分属32个医疗单位的92名医疗队员凝成了一股绳,人人士气高昂;
他带领队伍冲锋在了地震后防疫最前线,北川县桂溪乡、陈家坝乡的27个自然村穿梭着他的身影;
他鼓舞当地群众的士气,给群众送去了科学、希望和信心;
他所在的医疗防疫队被北川当地群众誉为“不穿军装的部队”。
在22天的辗转救灾防疫中,周玉东以自身的从容、勇敢、严谨和无私,展现了在大灾大难面前一个共产党员英勇顽强的高贵品质和甘于牺牲的精神境界。
我们就是坚强堡垒
周玉东所在的河南赴川第三批防疫救援队由32个单位、92名队员组成,分属河南省7个省辖市。
对于担负着总领队职责的周玉东来说,从郑州前往四川地震重灾区的路上,不仅要克服暴雨、余震造成的落石与塌方的危险,更要实现有效地组织,确保全体队员都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但由于时间仓促,给养准备不充分,来自32家医疗单位的队员互不认识。途中,天气突变,风雨交加,车辆之间无法实现有效联络,时刻面临着掉队、人员安全、给养补给等问题。
“我们担负的是到灾区救死扶伤的使命,如果我们还没有上战场就已经倒下,还如何让家里人放心,还如何为河南人争光?!”
关键时刻,周玉东作出决定,必须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于是,5月18日凌晨2点40分,在三门峡市灵宝,一个会议召开了,这次会议的议程包括两项,一项是成立临时党总支,一项是决定对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
这两项决议对救援队今后的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临时党总支的领导下,各个医疗单位被一条条坚韧的红线连了起来,每一项决定都能实现有效地传达;在军事化管理的组织下,队员们就像迎接冲锋号响起的战士,随时随地能够实现集结,随时随地能够高效完成任务。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逐步深入,针对入川以来救援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党总支还号召在全体队员中尤其是党员队伍中组织开展“三讲三戒”(讲荣誉、讲贡献、讲科学;戒自满、戒厌战、戒形式)活动,从思想政治工作上凝聚了队伍的战斗力。
我一定最后一个走
“你们放心,我一定最后一个上车。”
5月25日晚,据天气预报说,重灾区北川县陈家坝乡当晚有暴雨。此时,距河南省第三批赴川防疫救援队驻地仅20多公里的唐家山堰塞湖水位正在上涨中,专家预警说,要及时做好撤退的准备,随时防范堰塞湖溃决的发生。
震后的陈家坝乡深夜一片漆黑,河南赴川第三批防疫救援队员聚在一起,在微弱的手电筒光束照耀下,开始了紧急的部署和动员。
看着一些队员心理上有些波动,深夜中响起一个坚定的声音:“现在,我们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预案,随时准备撤退,请大家一定要镇定。另外,请你们放心,在我们的撤退车队中,我一定是最后一个上车!”
说这话的正是该支防疫救援队的总领队周玉东。
陈家坝乡本来并不在河南防疫救援队的服务范围。但从5月20日进入北川县桂溪乡展开全面的消杀工作开始,河南防疫救援队就以其扎实、细致、诚恳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当地政府的信赖。
于是,几乎就在桂溪乡开展防疫工作的同时,当地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找到了周玉东。“老周,还有一个乡一直是我们的难题,那里的情况复杂,急需防疫人员进入展开工作,我们需要支援。”
当时的陈家坝乡完全是一片废墟,通往该乡的唯一一条道路还面临着时刻被堰塞湖水淹没的危险,每一次进出,当地政府都要组织人员用石块、灰沙添铺河水淹没的河道。
灾情就是命令,此时此刻,周玉东立即组织了以自己为队长的共产党员突击小分队,义无反顾地向陈家坝乡进发。
然而到了陈家坝乡,周玉东发现,现场情况的恶劣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当时该乡的遗体挖掘工作刚刚开始,因为已经被废墟掩埋了7天,加上天气炎热,许多遗体和动物尸体已经高度腐败,散发出浓烈的腐臭,细菌大量繁殖,存在巨大的感染危险。
面对大量遗体需要消毒处理的任务,救援队与另一支几乎同时到达的外省救援队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就是防护用品短缺。看到外省那支救援队略有迟疑,领队周玉东立即向该乡乡长大声果断地说:“我们来,交给我们河南人!”
做动员,向队员们讲解遗体消毒的原则、方法,而就在河南防疫队员走向震后的废墟,遗体消毒全面展开时,背起沉重的消杀药品喷雾器,周玉东又发出了指令,“我先来”。
此后连续多日,每一具遗体的消毒,周玉东均冲在前面,带领党员突击队员,头顶着摇摇欲坠的楼房废墟,炙烤在烈日下,汗水在全身渗出了一片片盐碱地。
我们要盯好每一瓢水
“我理解大家的心情,可是如果我们不能从眼下的一瓢水、一碗面盯起,在震后如此复杂的环境下,一旦让疫情爆发,那么造成的损失将不亚于地震!”
在桂溪乡八角村一处安置点,河南第三批医疗防疫救援队总队长周玉东的举动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群众。原来,面对可能污染的水源,由于现场不具备测试条件,群众眼睁睁地看着周玉东亲口品尝水源饮用水进行测试。
刚开始进入桂溪乡给灾区群众宣讲卫生防疫知识的时候,大家还不理解,说地震过后的自救就够忙活的了,哪里还顾得上这些。遇到这种情况,周玉东并没有感到落寞,他就挨个通知村民前来参加。
队员们不会忘记,在陈家坝乡红岩村、桂溪乡桂溪村,周玉东多次召集安置点受灾群众,亲自对数百人进行防病宣教,同时要求全队在广泛有效开展环境消杀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并科学指导群众建立卫生组织,主动开展卫生防疫。每次面对众多的受灾群众,他都眼噙泪水,讲到喉咙嘶哑失声。
队员们不会忘记,在陈家坝乡的3个自然村,周玉东还分别组织召集各村、组防疫专员,亲自进行防疫宣教,带领队员们重点对消杀配药、喷药的方法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辅导培训。
当地群众不会忘记,就是他们碰到了什么疑难杂症,周玉东这位外科主任医师也会毫不犹豫地倾囊予以施治。
“周队长人品好,河南医疗防疫队实诚,河南人让我们佩服!”目睹了河南医疗防疫队工作的日日夜夜,桂溪乡卫生院院长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我的心中时刻充满力量
是什么在支撑着一个人战胜危难,挺起生命的脊梁?
在周玉东的心里,无疑是饱受磨难的灾区群众的力量。
就是这群众的力量,点燃了他冲向危险的勇气;就是这群众的力量,激发了他战胜灾难的斗志。
以下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
“你们坚决不能走,北川人民需要你们!”
在河南赴川第三批医疗防疫队听从卫生部的指示,辗转到安县与河南的医疗救援大部队集合时,北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给领队周玉东打来了电话。
桂溪乡、陈家坝乡的干部群众印象太深刻了,河南医疗队来到了他们这里,没有提条件,只是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群众中间去,冒着危险,任劳任怨。
然而,对于河南这批医疗防疫队伍来说,他们刚刚在生与死之间遛了一圈回来,时刻面临的余震危险、疫病传染不说,刚刚经历的唐家山堰塞湖大撤退更是让人心有余悸。
从危险地带撤到安全地带不难,从安全地带再次冲到危险地带谁来干?
是我们的河南医疗卫生防疫队!
在上级领导批准后,周玉东下定决心,在祖国和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刻一定不辜负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希望。
于是,在刚刚冒着生命危险从陈家坝乡撤离的第二天,周玉东带着队员又回到了北川,继续在桂溪乡、陈家坝乡的27个自然村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谢谢你们,远道而来的河南人!”“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
周玉东说,虽然在灾区,但他满怀感激,感激灾区群众的信任,感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家人和朋友的温暖。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周玉东出发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时,他的妻子还在郑州市骨科医院住院治疗,但他顾不了这些,出发前甚至来不及与妻子进行告别。
一天晚上,周玉东的女儿从郑州打来电话,哭着说,爸爸辛苦了,一定要保重,注意身体,注意安全。
然而正在忙于部署工作的周玉东却顾不上跟女儿说些父女间的悄悄话,他甚至嫌女儿话说的太多。
但是女儿太懂事了,她说,她只要说一句话,“你是我最最敬爱的爸爸!”
周玉东说,这就是力量,群众的力量,爱的力量,生命的力量。